1 / 15
文档名称:

华夏意匠读书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6,170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华夏意匠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916581885 2021/12/9 文件大小:6.0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华夏意匠读书笔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华夏意匠读书笔记
LT
华夏意匠读书笔记
郑 山
2015年08月
华夏意匠是李允鉌先生写的一本给建筑师们看的建筑史著作,这本书与其他的建筑历史著作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华夏”指古代的中国,“意匠”是建筑的设计思想,《华夏意匠》意即“古代中国的建筑设计思想”。
此书一至三章相当于概论,第一章是对基本问题的探讨,第二章是总释,第三章是分类概述。在第一章中所提出的基本问题是没有确切的答案,比如“木结构发展的历史原因”便有各种各样的答案。而所谓“影响形制的特殊因素”便是第一章所讨论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各种因素。我认为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是第四章的平面、第五章的立面,第八章色彩装饰与内檐装饰以及第九章的园林建筑。比如130页“在建筑历史的经验上,我们可以看到曾经有过两种不同的扩大建筑规模的方式:一种就是“量”的扩大,……西方的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基本上是采用这种方式的,……另一种就是依靠数的增加,……中国古典建筑基本上是采取这一个方式,……”以及“142-144在建筑布局上,一共只有两种基本的原则:一种是空间包围着房屋,另一种就是房屋包围着空间。”这种从设计手法的分析入手有助于我们将古今中外的建筑贯通起来理解。
在弗莱彻总结的表示各种建筑形式主要成长或演进过程的“建筑之树”中,把中国建筑划归为早期建筑文明的一个次要的东方分支。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系统的建筑理论,这显然不符合事实,因为早在宋朝,中国就有政府出台的建筑设计标准——《营造法式》。华夏意匠一书的作者不仅驳斥了“欧洲中心论”的狭隘观点。还在确认东西方建筑设计理念存在差异的前提下,验证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已运用具有中国民族与地理环境特色的理论,许多设计思想与技法在世界上都居于领先地位,进而充分肯定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理念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是世界建筑文化艺术宝库中难得的瑰宝。
一、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对比
1、材料使用
中国古代勤劳睿智的匠师,在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封建社会,就能够充分利用力学原理,以柱网框架式结构从技术上巧妙地突破了木结构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要求的局限,这种中国建筑设计思想成就了中国许多建筑奇迹,也使中国走上木建筑为主流的设计道路;而西方则大量运用砖石材料,走的是
发展
人们来自视觉元素上的精神冲击。纵观人类建筑,肉眼容易触及之处一直是艺术家们展示精神文化的宝地,中外匠师乐于在设计中加入人物、动物、神佛,寄托情感愿景的同时更赋予造物灵魂与内涵。屋顶无论远近从来逃不出人们的视线,古代中国向来主打“务实”理念的建筑,在屋檐上添置精美的“套兽”,古老精深的雕刻技法得以借地发挥,这样,给以死气沉沉的房屋加入少许生机,行色匆匆的路人也易于与工匠们进行短暂思想交流。不幸的是,处于“皇帝陛下,仁俭生知”的基本政策下,土木艺术可谓在夹缝中求生存,受到太多的限制。
5、建筑装饰
西方古典建筑的装饰以雕刻为主,中国古典建筑的装饰以色彩为主,其中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材料的性能。木材料为了长期保存,上漆是最好的方式,而漆天然具备各种颜色,于是色彩的装饰成为中国古典建筑的一大特色。而后配合上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琉璃瓦显得五光十色,让建筑更多了一份色彩斑澜。
6、风景园林
中国园林,从早期的苑囿,提供游猎、种植的场所,到明清的园林,形式上可能有一些变化,但是其中的核心思想一直没有改变,那就是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用水池代表湖泊,假山代表山川,树木代表森林,追求一种人工的自然化。西方的早期园林,通过对自然的整理,树木、草皮的修剪,体现一种自然的人工化,强调人在自然中的主观能动性。虽然后来受到一些东方的影响,还是没有改变他们的核心内容。哲学理念的不同带来了结果的不同。
二、中国古典建筑的营造
1、文字与建筑
之前并未想过文字和建筑之间的密切关系。中国的文字起源于“象形”,也就是说本来就是一种“图画”,将具体的事物形状表示出来,将“图画”减略到不可少的程度就成为“字体”。因为房屋是具体的物体,在创制文字的时候,文字本身就将“建筑”的情况,包括它的外形和内容“记录”了下来。
2、通用式设计思想
在中国传统的设计思想上,对一切房屋、车服、礼器等的制作都是采用一种灵活性很大的通用式设计。例如中国古代的服装都很宽大,虽然在颜色、图案上不一样,功能上却很相同,衣服和人体之间并不要求完全吻合,不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