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1),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第一页,共15页。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第二页,共15页。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第三页,共15页。
二、背景
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此时,李清照44岁,目睹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第四页,共15页。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戚戚:忧愁的样子
将息:调养,静息
敌:抵挡
怎生:怎样
次第:景况,情形
第五页,共15页。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从寻寻觅觅入手
结果
引发
体现
孤苦无依
若有所失
眼前景
肃杀
凄清
愁情
凄然寡欢
惨然不乐
第六页,共15页。
运用叠词
寻寻觅觅————动作——寻而不得
冷冷清清————环境——毫无生气
凄凄惨惨戚戚——心境——凄凉悲苦
内容上:奠定感情基调--哀婉、凄
凉、愁苦(增强感情)
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音乐美)
第七页,共15页。
淡酒、晚来风急、雁过、旧时黄花、梧桐细雨
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晚来风急:气候反复多变,心境烦闷难耐
雁过也:1、悲凉之秋 2、亡夫之痛 3、国破家亡之苦
旧时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梧桐细雨: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细雨敲梧桐更显孤寂悲凉
借景抒情
第八页,共15页。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直抒胸臆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
第九页,共15页。
总结
愁
直接抒情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
(词眼)
(意象)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意境)
第十页,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