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6.4眼睛与视力矫正.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6.4眼睛与视力矫正.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6.4眼睛与视力矫正.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眼睛与视力矫正第一部分:知识清单一、关联词条眼睛结构近视远视二、当前知识点知识清单标题: 眼睛结构内容: 晶状体、视网膜等标题: 近视、远视成因及矫正内容: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 需要配戴凹透镜; 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 需要配戴凸透镜。第二部分:点拨指导一、重点标题: 掌握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内容: 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标题: 晶状体的调节作用,明白近视、远视的区别及视力矫正方法。内容: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 需要配戴凹透镜; 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 需要配戴凸透镜。二、难点 1、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2、近视、远视的区别及视力矫正方法。三、关键点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四、易混点近视、远视成因及矫正第三部分:解题示范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面镜成放大的像 B .平面镜成缩小的像 C .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D .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分析: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 )平面镜成像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2 )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 故据近视眼的成因结合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即可解决. 解答:(1 )因为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选项 A、B 错误; (2 )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晶状体的凸度过大,,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要看清远处的物体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选项 C 错误, D 正确. 故选 D. 例2: 如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 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 .远视眼凸透镜 B .远视眼凹透镜 C .近视眼凸透镜 D .近视眼凹透镜分析:据图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还是后方,而后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 据图能看出, 此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 所以此时是远视眼的示意图, 为了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 所以应该使原来的光线会聚, 故应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 故选 A. 例3: 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 ) 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 .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内 C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D .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分析: 解决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 (1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 )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经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正是照相机的原理. (3 )当物距小于 1 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这正是放大镜原理. 解答:A、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 会聚能力增强, 即折光能力增强, 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 A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 、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将 2 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因此 B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