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育广角 289 安徽文学 2009年第期 4 论乒乓球的人文教育◎邓焰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部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作为国球运动的乒乓球运动,有其独到的人文魅力,正是这种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乒乓球运动精神才促使乒乓球运动在走上发展升华的伟大道路。本文分析了乒乓球的人文内涵,探讨了乒乓球人文教育的内容和意义,以期对乒乓球教学有所裨益。关键词乒乓球教育人文一、乒乓球的人文内涵乒乓球的人文内涵有着非常广阔和丰富的内容,这些内涵不仅蕴含在乒乓球的运动历史中,而且被乒乓球的人文历史所发扬光大。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释乒乓球的人文内涵:(一)以人为本社会的发展,首先是以人的发展为前提的。人的潜力和创造力是社会发展进程最重要的资源,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使人本身获得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提高生存机会的过程,从总体上说,健康、长寿、接受良好的教育和生活幸福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标志”。乒乓球作为当代竞技运动的项目之一,乒乓球运动运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待的文化体系,并成为世界上比较有影响体育文化运动。而这种影响以中国为甚。其“以人为本”的文化传统主要表现为一种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主义程式。奥林匹克运动作为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解放人,全面发展人的一种人文追求,大大推动了社会对人和人体的研究、发展,并最终孕育了现代体育人文精神。以发展人身和人体为己任的现代体育,最终形成并获得发展。乒乓球作为经典的奥林匹克运动,正是充分体现了这种人文精神。而这种人文精神也正是以发展人的精神和身体为核心,认为体育运动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塑造完美和谐发展的人格,表现为人类自身发展意义上的人文关坏。(二)奋斗不息从桌上网球,到奥运会的项目,再到中国成为国球,乒乓球发展的历史证明,乒乓球运动本身就是一个奋斗不息的运动。而在乒乓球运动中一件件的训练、比赛事件也彰显了乒乓球运动员们奋斗不息的精神。从容国团喊出“拼搏”的时代强音,到邓亚萍成为乒乓球坛的巨人,中国人用实践证明了一个奋斗不息的民族和一个奋斗不息的运动。作为国球的乒乓球运动的这种奋斗不息的精神不仅是弘扬的是一种体育精神,同时弘扬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三)发展创新纵观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创新自始至终贯穿其中。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创新大致包括击球工具(球拍)的创新,以及由此带来的技战术与打法的创新和竞赛规则、规程的修改创新三个方面。乒乓球运动诞生之初,采用的球是裹有丝织物的橡胶实心球,而球拍则是类似于网球拍的长柄椭圆形羊皮球拍,后来又发展成木板拍。1890 年,英国詹姆斯. 吉布首次将赛璐珞空心球用于乒乓球比赛,1902 年,英国人古德发明了颗粒胶皮拍。其后,以奥地利人为首的欧洲人,创造了削球和削攻结合打法。1951 年,奥地利大学生瓦尔德玛. 福里奇将黑海绵贴于球拍参赛,1952 年,日本选手佐藤博治, 采用远台抽打法击败了欧洲的削球。20 世纪60 年代初,日本大学生中西义治创造了弧圈球。其后,欧洲人创造了反手弧圈球技术。中国乒乓球队在50 年的乒乓球战斗中,创造了21 项打法与技术创新。创新与发展是乒乓球文化的核心, 它所揭示的社会文化意义在于为参与者的思维和灵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运动员在实践中可以在符合规则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新的技术和打法,乒乓球器材厂商亦可以借助现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