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
(一)手术创伤后营养素的代谢特点
体内能量来源:糖原、脂肪、蛋白质
饥饿时:糖原能提供12h,蛋白质消耗会影响脏器功能,脂肪是主要的能量来源
手术、创伤应激后的神经——内分泌变化使体内三大营养素代谢的特点: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弱。
对较大的手术、创伤、有营养不良风险的病人,提供及时、合理的营养支持将有助其康复。
(二)营养支持指征
病人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应提供营养支持:
1.体重下降>10%
2.白蛋白<30
3.>7d不能进食
4.已确诊营养不良
5.可能产生营养不良的高危病人
(三)能量和蛋白质的需求
取决于病情、病人的基础能量消耗、活动程度和治疗目标。可选择以下方法估算基本需要量。
1.能量
2.蛋白质:一般为1~,可根据病情和治疗目标增减。
肠内营养
( ,)
肠内营养( ,)
指经胃肠道,包括经口或喂养管,提供维持人体代谢所需营养素的一种方法。
首选的原因及肠内营养的优点:
1.肠内营养剂经肠道吸收入肝,在肝内合成代谢机体所需的各种成分,整个过程符合生理。
2.肝可发挥解毒作用。
3.食物的直接刺激有利于预防肠粘膜萎缩,保护肠屏障功能。
4.食物中的某些营养素(谷氨酰胺)可直接被粘膜细胞利用,有利于其代谢及增生。
5.肠内营养无严重并发症。
6.方便,便宜。
(优点:符合生理过程;预防肠黏膜萎缩,保护肠屏障功能;方便,便宜;可发挥肝脏解毒功能;无严重并发症。)
(一)适应证
凡有营养支持指征、胃肠道有功能并可利用的病人都有指征接受肠内营养支持。包括:
1.吞咽和咀嚼困难者
2.意识障碍者或昏迷
3.消化道疾病稳定期
4.高分解代谢状态
5.慢性消耗性疾病
(二)禁忌证
1.肠梗阻
2.活动性消化道出血
3.严重肠道感染
4.腹泻
5.休克
6.胃肠道术后早期
(三)肠内营养制剂分类
1.肠内营养剂
(1)按营养素的预消化程度分类
1)大分子聚合物:分为自制匀浆膳和大分子聚合物制剂
2)要素膳:
特点:化学成分明确,无须消化,无渣,可直接被胃肠道利用。
(2)按配方成分分类
1)平衡型配方制剂:营养支持
2)不平衡配方制剂(特殊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