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天灸疗法在中医肺系疾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ppt

格式:ppt   大小:1,372KB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天灸疗法在中医肺系疾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ppt

上传人:薄荷牛奶 2021/12/10 文件大小:1.3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天灸疗法在中医肺系疾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天灸疗法在中医肺系疾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天灸是依据中医学“子午流注,适时开穴”、“天人相应”、“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理论,顺应四时特性的一种“内病外治”疗法,一般在三伏天、三九天进行,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虚寒性疾病和季节性发作疾病。其通过刺激体表皮部,通过络脉、经脉的传导,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好的调整作用,最终纠正阴阳盛衰,使其趋于平衡,从而达到消除或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天灸方法
天灸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白芥子灸:将白芥子研末,醋调为糊膏状,取5~10g敷贴穴位上,用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或将白芥子末1g,放置于5直径的圆形胶布中央,直接敷贴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2~4小时,以局部充血、潮红或皮肤起泡为度。适用于风寒湿痹痛、肺结核、哮喘、口眼歪斜等病症。
白芥子:性温,入肺、胃经 【功效】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 【主治】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
【现代药理研究】 白芥子有刺激作用,黄芥子苷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
2、蒜泥灸:将大蒜(以紫皮蒜为优)捣烂如泥,取3~5g涂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变红起泡为度。如敷灸涌泉穴可治疗咯血、衄血;敷灸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敷灸鱼际穴可治喉痹等。
大蒜:辛、温,入肺、胃、脾经 【功效】解毒杀虫、消肿、止痢 【主治】治主脘腹冷痛;痢疾;泄泻;肺痨;百日咳;感冒;痈疖肿毒;肠痈;癣疮;蛇虫咬伤;钩虫病;蛲虫病;带下阴痒;疟疾;喉痹;水肿。
【现代药理研究】抗菌、防治肿瘤和癌症、降低血糖、降低血压保护肝脏、预防感冒等等。 大蒜有刺激作用,外用可以引起皮肤发红、灼热,甚至引起水泡、脓疱。
3、三伏天灸:根据 “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及中医时间治疗学为基础,选用芳香、辛温之品研末调制,在“三伏天”敷贴以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等顽固性疾病。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天灸疗法。
清代张璐《张氏医通》最早记录了天灸治疗哮喘:“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可防止哮喘病复发”,选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为药,姜汁调和,白芥子为君药,共奏温肺行气、祛痰平喘之功。
4、其他:如甘遂粉敷贴中极治尿潴留;马钱子粉敷贴颊车、地仓穴治面神经麻痹;吴茱萸粉用醋调后敷贴于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口腔溃疡、小儿水肿等;葱白捣烂敷贴患处治急性乳腺炎。斑蝥灸:用于牛皮癣等等
(四)作用机理(中医)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通过发泡以祛腐生新
经络—穴位治疗作用
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