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管廊管架施工组织设计样本.doc

格式:doc   大小:91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管廊管架施工组织设计样本.doc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1/12/10 文件大小:9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管廊管架施工组织设计样本.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时代花园社区内配套工程综合管廊
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概况:
综合管沟位于时代花园社区中心地带,贯穿南北方向,南端起始坐标(x=,y=)。北端终点坐标为(x=,y=)。总长54米,,,。沟内布置管道和电缆桥架,管道用槽钢支架上下相隔。%。集水坑1500mm×1500mm,深2500mm,共2个,综合管沟底板厚300mm,墙壁厚300mm,顶板厚300mm。管廊砼采用P6防水砼,砼强度级别C30。
管廊在折线部位以及电沟与地下室交接处留伸缩缝一道,缝宽50mm,内埋300宽橡胶止水带。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嵌缝,沥青油膏封堵。
管沟底部作法:
素土夯实
300厚碎石垫层
100厚C15砼垫层,随打随抹光
冷粘结剂一道,4厚OEE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一道
40厚C20细石砼保护层
300厚C30P6防水砼
沟外侧
钢筋砼外墙
20厚1:
冷粘结剂一道
3厚OEE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
120砖保护墙
2:8灰土回填,分层夯实
沟顶部
300厚抗渗钢筋砼顶板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冷粘结剂一道
4厚OEE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
隔离层:干铺350克石油沥青油毡一层
70厚C20细石砼保护层内配φ******@200双向钢筋网片
工程特点:工程沿线较长,工程规模和工程量较大,构造和施工技术较复杂,施工工序多,质量规定高,不容许浮现不均匀沉陷及构造裂缝和渗入现象。因而必要严格认真做好施工准备,采用有效技术办法,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精心组织施工,以保证工程优质、高速、高效建成。
施工布置:
2、1组织布置:
2、1、1工程项目管理组织:以项目经理负责制这种管理形式来进行本工程全面施工管理。
2、1、2所有管理人员均由从事过大型工程施工管理各专业技术人员构成,具备较高素质和管理水平,能与业主、设计、质检、监理等单位进行顺利沟通,便于工作顺利开展。
2、1、3、对的理解进度和质量关系,充分为业主着想;保证在质量良好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
2、2技术布置:
2、2、1钢筋在临设钢筋棚内加工,二次运送至施工地方,底板墙壁钢筋直径较小,采用搭接形式。
2、2、2所有混凝土所有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
2、3施工段划分
根施工据本工程构造特点,将工程分为各种施工段来组织流水施工,可以合理地运用人力、物力,科学地安排施工顺序,减少工序之间干扰,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迅速地进行。
施工段划分:
(1)水平施工段:本工程以综合管沟最高点折线部位伸缩缝为分界线划分两个流水段,每一流水段中以伸缩缝为界,约30米向前逐段施工。这样可以合理地运用人力、物力,科学地安排施工顺序,减少工序之间干扰,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迅速地进行。
(2)竖向施工段划分:竖向施工段划分以水平施工缝为界,水平施工缝留置位置为:底板以上500mm处。
2、4施工工序
底板钢筋绑扎,砼浇筑可以按施工流水段各自独立顺序施工
施工顺序如下:
测量放线→土方开挖→300mm厚碎石垫层→C15砼垫层→砌砖胎模→底板钢筋→底板砼→沟壁钢筋→沟壁模→沟顶模→沟顶筋→沟壁顶砼→伸缩缝解决→沟壁抹灰、防水→防水层保护墙→灰土回填(管道、电气管线适时穿插)→土建安装收尾。
2.5 施工准备
2.5.1、技术准备
(1)、检查、校正测量仪器,复核、建立测量控制点及轴线,经复核后固定保存。
(2)、组织关于人员学录汇总,准备图纸会审。
(3)、参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详细可行分某些项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办法,明确本工程核心工序和特殊过程,编制作业指引书指引施工,并对其实行全过程监控。
(4)、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影响施工及质量难题、问题等解决在施工此前。
(5)、依照进度规定,提出各种施工筹划如分阶段材料需用量筹划、钢筋加工筹划、模板加工筹划、原材料检查和实验筹划、机械设备安装筹划等,经项目经理或项目总工审批后予以实行。
(6)、提交我公司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项目可行性报告和筹划。
(7)、建立工程档案,及时精确地收集内业资料、整顿资料,涉及施工前期资料、材料合格证明、设计变更、施工洽商、测量复核记录、会议纪要等其她关于施工记录。
2.5.2、劳动力准备
(1)、依照施工进度筹划安排,组织土建、水电等专业施工队伍陆续进场。
(2)、由施工管理部门制定筹划,分期分批组织劳动力进场,并进行入场安全教诲,明确任务目的及施工质量、安全技术交底。
(3)、劳动力筹划详见附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