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伤寒论教学大纲.doc

格式:doc   大小:106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伤寒论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992006838 2021/12/10 文件大小:1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伤寒论教学大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2 / 212
- -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伤寒论教学大纲
(供中医本科使用)
前 言
[教学目的]
《伤寒论》(梅国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是以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以及历代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为研究对象,以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的一门学科。本学科既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又有临床学科的属性,既是学****和研究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又是基础和临床学科的桥梁,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掌握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掌握临床辨证治疗原则、思维方法与技能,为提高临床各科辨证论治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适应21世纪中医药高素质人才需要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学要求]
本门课程应安排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课程学****后。
《伤寒论》内容分绪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及厥阴病六经病证治,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证治等八部分。
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伤寒论伤寒论的地位、形成与发展概况,学术渊源与成就,与中医其他三大经典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伤寒的涵义,病因、发病与传变,辨证方法与治则治法,突出《伤寒论》临床经典的性质,展示其学术价值,并使学生了解《伤寒论》在近两千年以来传承中的发展脉络与主要成就。
第2~9章分别论述六经病、霍乱病于阴阳易差后劳复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旨在使学生通过《伤寒论》原文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掌握六经辨证体系、相关汤证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临床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与技能。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和 内 容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伤寒论的概念及学科确立的基本要素、伤寒的涵义、六经辨证的基本概念及六经传变规律。
2.熟悉伤寒的辨证方法与治则治法。
3.了解《伤寒论》的形成与发展概况,《伤寒论》的学术成就、《伤寒论》与《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2 / 212
- -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教学内容】
1.伤寒论的基本定义。
2.《伤寒论》的地位、形成与发展概况。
3.《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4.《伤寒论》与《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
5.伤寒的涵义。
6.伤寒的病因、发病与传变。
7.伤寒的辨证方法。
8.伤寒的治则治法。
【教学时数】
6学时。
第二章 太阳病辨证论治
概 论
【目的要求】
熟悉太阳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掌握太阳病的概念、证型、诊断、治则。
3.了解太阳病转归。
【教学内容】
1.太阳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关系。
2.太阳病概念、分类、诊断、治则。
3.太阳病转归。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1~8、10)
【目的要求】
1.掌握太阳病的提纲与分型。
2.熟悉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
3.了解太阳病传与不传及预后。
【教学内容】
1.太阳病提纲(1)
2.太阳病分型:中风、伤寒、温病。(2、3、6)
3.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7)
4.辨太阳病传与不传。(4、5)
5.辨太阳病预后。(8、10)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3 / 213
- -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一、中风表虚证(12~22、24、26、42~45、53~54、57、62、95)
【目的要求】
1.掌握桂枝汤证。
2.掌握桂枝汤证兼证。
3.熟悉桂枝汤禁例。
【教学内容】
1.桂枝汤证的主症、病机、治法、方药、配伍及煎法。(12、13)
2.桂枝汤的灵活运用。(95、24、42、44、45、15、57、53、54)
3.桂枝汤的禁例。(16下、17、19)
4.桂枝加葛根汤证。(14)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43、18)
6.桂枝加附子汤证。(20)
7.桂枝去芍药汤证。(21)
8.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22)
9.桂枝新加汤证。(62)
【教学时数】
4学时。
二、伤寒表实证(35、37~41、46、47、49~52、55、83~89)
【目的要求】
1.掌握麻黄汤证,麻黄汤兼证。
2.熟悉汗法禁例。
【教学内容】
1.麻黄汤证。(35、37、4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