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几个问题的认识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几个问题的认识摘要: 在现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风险无处不在,对处于我国目前高速发展的金融业而言更是如此, 新巴塞尔协议把银行业的风险概括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八大类, 但远没有涵盖银行风险的全部。因此,该文就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相关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关键词: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1 以风险管理为本原则银行是经营风险、管控风险, 并承担风险损失、获取风险收益的特殊企业。好银行的评判标准不是机构多少、规模大小,甚至不是一时一地的利润多少,而是风险管理技术、管理能力、风险管理的质量、管理效益如何。从国际银行业监管演变的趋势看, 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已成为各国监管当局的共识,从《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到《新巴塞尔协议》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原则要求。然而, 近几年银行业风险暴露的实例和监管实践反映,风险背后还是人的风险,因为风险大多是人造成的。人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经营理念、管理能力和职业操守三个方面经营理念的扭曲会导致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行为的非理性, 造成巨大风险和损失,分、支行或行内主要业务部门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甚至较差,对一家机构安全、有效经营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职业操守问题、道德风险问题更是渗透到银行风险的方方面面, 从国外案例看, 巴林银行就因违规操作酿成巨大损失, 把一家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毁于一旦。在国内, 这类案例更是比比皆是, 如万国证券的 327 国债风波就使这家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大型券商之一濒临关闭, 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城乡信用社出现的大量风险也都与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密切相关。刘明康主席在一次全国合作金融培训 1 班结业时的讲话就提到: ”银行案件 80 %在支行,支行案件 80 %是一把手主导和参与作案。”这两个 80 %已经在近几年暴露的各类银行案件中得到反复证实。由此可见, 管理者的经营理念、管理能力、职业操守对于家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所以, 监管也好、管理也好, 要充分体现风险为本的原则要求, 但风险管理还得以人为本, 要高度重视对银行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和履职情况的审查和考核评价, 严格准入、严加管理。 2 .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法人治理而言, 传统理论一直沿袭新古典经济学的“股东至上主义”现代企业理论认为, 股东利益的实现或股东利益最大化并不是健全的现代企业治理的唯一目标,而只有在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治理、各自利益追求相对均衡的状态下, 企业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具有独立经济利益追求的市场主体。因此公司法人治理强调利益相关各方的权责分配以及为处理公司事务所制定的一整套规则和程序。然而国际上并没有形成统~ 、通用的公司法人治理模式, 各国法人治理结构的形成都有其复杂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独特的文化渊源, 对此不能作简单的类比和评判。我们通常提到的两种公司法人治理模式如美英模式、日德模式, 前几年, 美国公司的法人治理因安然事件、世通事件也曾遭到国际社会普遍的质疑和责难。出于趋利避害、博采众长的考虑, 我国现行的公司法人治理糅合了两种治理模式的基本要求, 如美英模式的独立董事制和日德模式的监事会、董事会制, 目的是加强制衡。从我国银行改革的具体实践看, 这种复合型治理模式在操作层面上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