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7
文档名称:

李渔散文研究.pdf

格式:pdf   页数:8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渔散文研究.pdf

上传人:kh6797 2016/7/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渔散文研究.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校代码:10402 学号:2010012023 分类号: 密级:无文学硕士学位论文李渔散文研究学位申请人: 李永平指导教师: 张则桐教授学位类别: 文学硕士学科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授予单位: 闽南师范大学答辩日期: 二○一三年六月 CODE: 10402 NO.:2010012023 .: Classified Index: A Disserta tion for the Degree of M. Literature Research on Li Yu’ s Prose Candidate: Li Yong- ping Supervisor: Prof. Zhang Ze- tong Specialty: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Literature University: Minnan Normal U niversity Date of Oral Examination: June,2013 闽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闽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摘要 I 摘要本文以李渔散文为研究对象,共分八部分: 引言部分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缘起和价值意义,国内外对李渔的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第一章:介绍李渔的生平和注重个体、追求享乐,归宗道学、崇尚风流的人生思想。第二章:李渔的记叙散文。其人物传记主要是为时人作传,侧重以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山水游记, 倾向于介绍世风民俗及抒发友情,很少纯粹的模山范水。咏物赋奇趣警拔,寓意深刻,构思新颖。第三章:李渔的尺牍文。尺牍的内容包括对文学的独到见解;对朋友关怀的诚挚谢意;对家庭生活的深切挂念。其风格坦诚直率,风趣诙谐。第四章:李渔的论说文。其史论文善于结合时代背景,核真求实的论述,并抒发自我的不平之感。风格上注重文眼、以文论史、变革体例;序跋文揭露社会丑恶现象、阐释文学观念、抒发亲友之情,简洁明了,构思巧妙。第五章:在晚明小品文的视野下谈《闲情偶寄》的创作特色。其题材新颖之处在于拓宽了散文的表现范围,并且创造性极强。文中采用笔记体的体例编排,形成了严密的叙述结构。艺术特色主要是闲适、风趣以及谈话体的运用。第六章:总结李渔的散文理论、散文成就及影响。阐述了散文注重创新立意,率性抒情,题材细化的理论, 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在对散文题材的选择和革新,使用主观叙述,行文强调自我以及叙事方式的多样化。李渔是晚明小品文风的终结者,其散文对周作人、林语堂和当代生活随笔、饮食类散文影响深远。余论部分概括本论文的研究得失,并对本论题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关键词:李渔;生平思想;记叙文;尺牍文;论说文;闲情偶寄;成就影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III Abstract Th is article is a research on the Li Yu's prose , and the full text can be divided eight parts: The i ntroduction part states the origin and significance about the research , the studies aboutL i Yu at home and abroad , the research me thods and writing ideas. Chapter one is mainly introduce Li Yu's life and his thought,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