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论孟浩然的荆襄情结与其诗歌创作.pdf

格式:pdf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论孟浩然的荆襄情结与其诗歌创作.pdf

上传人:xwbjll1 2014/9/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论孟浩然的荆襄情结与其诗歌创作.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南民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论孟浩然的荆襄情结与其诗歌创作
姓名:骆霞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罗漫
20090520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孟浩然,襄州襄阳人。诵读《孟浩然诗集》,我们
发现,无论在家乡还是客居他乡,孟浩然都对以襄阳为中心的荆襄地区有着深沉
的热爱和强烈眷恋。孟浩然心中,有着一种强烈的思乡恋土的情结,本文把这种
情结称之为荆襄情结。20 世纪以来对孟浩然的研究,无论是从生平,思想还是诗
歌艺术等方面,成果都比较可观。但是从“荆襄情结”这个概念出发,细致深入
的来研究孟浩然思想与诗歌创作的还是较少。本文拟从心理学和美学的角度,以
孟浩然思想性格的外在表现——“荆襄情结”为立论点出发,整体上研究这种情
结与孟浩然诗歌创作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孟浩然的文学思想和创作动机。了解
更深层次的孟浩然。通过初步探讨,本文认为这种荆襄情结,是其追求隐逸的内
在动力,左右着他求仕前后的思想变化,并最终成为他一生行动的总指挥。这种
荆襄情结,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荆襄风物人情世态皆入诗,让他的诗歌充
满荆襄地域特点,富含荆襄文化特色。这种荆襄情结,使得孟浩然终生围绕在荆
襄之地,很少离开。因而他的生活阅历和视野受到限制,他的诗歌被苏轼评为韵
高而才短,且这个评价被后代一般诗论家接受。但笔者认为孟浩然的才短,是盛
唐诗歌中对陶渊明山水田园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之体现。
论文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概述目前孟浩然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研究的必要性。同时
对“荆襄情结”进行界说,确定立论的研究范围和对象。
第二部分荆襄情结的体现运用例证分析法,考察孟浩然诗歌体现的荆襄情
结。本章分两节。第一节从孟浩然一生行迹的三个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其对荆襄
的深厚感情来说明其荆襄情结。第二节从孟浩然诗歌中反映出来的荆襄风物来说
明其荆襄情结。并且从这些荆襄风物诗歌中,发掘孟浩然思想的嬗变过程,从其
早年隐读求仕之心到中年仕途曲折无奈归隐到晚年真正的归隐田园,这三个阶段
的思想变化。
第三部分荆襄情结的成因本章从四个方面分析孟浩然荆襄情结产生的原
因。具体来说就是以下四个方面:一、荆楚地域的恋土思归文化传统使得孟浩然
对家乡魂牵梦萦。二、荆楚地域的儒道氛围让孟浩然产生以家乡为前提的隐逸思
想。三、孟浩然对家乡山水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四、仕途的曲折使得家
乡成为孟浩然心灵的归属地。
第四部分荆襄诗歌的特征本章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荆襄诗歌的特征。一是诗
歌对荆襄地域色彩的关注;二是孟诗饱含的愁情;三是孟诗之才短。把荆襄情结
对孟浩然诗歌创作特点的影响作了概括。
I
第五部分视而不见:对荆襄风物的某些忽略本章列举了两个被忽略的荆襄
风物,黄鹤楼和文武赤壁,并且做了较为浅显的原因探究。
第六部分结语综合各章内容对孟浩然的荆襄情结及其诗歌创作做一个总
体性的分析评价。

关键词: 孟浩然荆襄情结荆襄诗荆襄风物
II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Meng Haoran, The Tang Dynasty scenery countryside poetry outstandingly
represents, was from Xiangyang. On reading “Meng Haoran’s Poetry anthology”, we
discovered that regardless of lives in a strange or foreign place another region in the
hometown, Meng Haoran always had the deep love and the intense attachment about
Xiangyang where was the central of Jingxiang area. In Meng Haoran’s heart, there was
one kind of intense homesickness to love the earth ,which called plex. This
article calls this kind plex the plex. Since the 20th century, the
researches on Meng Haoran, which were regardless of from the biography, aspects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