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有限公司新版章程实例.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有限公司新版章程实例.doc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1/12/11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有限公司新版章程实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某市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章 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公司宗旨:通过设立公司组织形式,由股东共同出资本金,建立新经营机制,为振兴经济做贡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关于规定,制定我司章程。
第二条 公司名称:C实业有限公司(如下简称公司)
第三条 公司住所:某市八里庄路81号
第四条 公司由二个股东共同出资设立,股东以其认缴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所有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所有法人财产权,并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具备公司法人资格。
第五条 经营范畴:
第六条 经营期限:永久。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我司成立日期。
第二章 注册资本、出资额
第七条 公司注册资本为万元人民币,实收资本为万元人民币。公司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全体股东认缴出资额,公司实收资本为全体股东实际交付并经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出资额。
第八条 股东名称、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时间、持股比例一览表。(单位万元)
股东名称
认缴注册资本
实收资本
认缴出资额
出资方式
比例(%)
认缴期限
出资额
出资方式
出资时间
占注册资本比例(%)
货币
实物
货币
实物
A机电有限公司
1800
1800
90
永久
1800
1800
.
90
B物资储运总站
200
200
10
永久
200
200
.
10
第九条 各股东认缴、实缴公司注册本金应在申请公司登记前,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验证。
第十条 公司登记注册后,应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出资证明书应载明公司名称、公司成立日期、公司注册资本、股东姓名或者名称、缴纳出资额和出资日期、出资证明书编号和核发日期。出资证明书由公司盖章。出资证明书一式两份,股东和公司各执一份。出资证明书遗失,应及时向公司申报注销,经公司法定代表人审核后予以补发。
第十一条 公司应设立股东名册,记载股东姓名、住所、出资额及出资证明书编号等内容。
第三章 股东权利、义务和转让股权条件
第十二条 股东为出资者,按出资比例享有所有者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取管理者等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
第十三条 股东权利:
一、出席股东会,并依照出资比例享有表决权;
二、股东有权查阅股东会会议记录和公司财务会计报告;
三、选举和被选举为公司执行董事会或监事;
四、股东按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可按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
五、公司新增资本金或其她股东转让股权有优先购买权;
六、公司终结后,依法分取公司剩余财产。
第十四条 股东义务:
一、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各自认缴出资额;
二、以认缴出资额为限承担公司债务;
三、公司办理公司工商注册后,不得抽回出资(通过法律程序批准批准者除外);
四、遵守公司章程规定各项条款。
第十五条 股权转让:
一、股东之间可以互相转让所有或者某些股权:
二、股东向股东以外人转让股权时,必要经其她股东过半数批准,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告知其她股东征求意见,其她股东自接到书面告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视为批准转让。其她股东半数以上不批准转让,不批准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股权;不购买,视为批准转让。经股东批准转让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她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协商拟定各自购买比例;协商不成,按照转让时各自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三、股东依法转让其股权后,公司应将受让人姓名、住因此及受让人出资额记载于股东名册
公司机构及管理人员资格和义务
第十六条 为保障公司生产经营活动顺利、正常开展,公司执行董事、经理和监事,负责公司生产经营活动预测、决策和组织领导、协调、监督等工作。
第十七条 我司设经理、业务部、财务部等详细办理机构,分别负责解决公司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中各项寻常详细事物。
第十八条 执行董事、经理和监事应遵守公司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和国家其她关于法律法规规定。
第十九条 公司研究决定关于职工工资、福利、安全生产以及劳动保护、劳动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应当事先听取公司工会和职工意见,并邀请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列席关于会议。
第二十条 公司研究决定生产经营重大问题、制定重要规章制度时,应当听取公司工会和职工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人员,不得担任公司执行董事、监事、高档管理人员: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者;
(二)因***、***、侵占财产、挪用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被判刑罚,执行期满未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