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威海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简介 威海职业学院是山东省首批10所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之一,是山东省制造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12月被财政部、教诲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同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 本专业开设于1998年,1999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5届毕业生,毕业生总数368人,当前在校生385人。 本专业开设,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毕业生面向电子信息行业,就业岗位定位于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高技能专门人才。通过几年发展,本专业逐渐确立了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教学理念,以教诲教学为中心管理理念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理念。 在“十一·五”规划中,威海市委市政府把电子信息列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被列为紧缺专业。借助于全国及地方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本专业培养人才供不应求,同步通过市场调研和毕业生反馈,本专业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教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工作评估中作为重点剖析专业,被专家评为先进。9月该专业被批准为校级品牌专业。既有省级精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和在建省级精品课程《电子生产工艺》。 本专业自开设以来,通过9年来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获得了明显成就。既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高档职称7人,研究生7人,在读工程研究生4人,“双师型”教师12人,另有外聘兼职教师5人。专任教师中参加过或正准备参加新加坡、德国、韩国职业教诲方面学习与研修共有10人次,教学团队可以较好把握国内外职业教诲先进理念和办学思路。在实践教学条件方面,既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1个,与公司合伙建设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2个,校外实习基地7个,可以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同步本专业建立了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具备8种电子信息类工种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能力。在课程建设方面,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正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
以及课程原则研制,同步开展“电子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电子专业生产性教学工厂建设摸索与研究”教改项目研究。在教学管理方面,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监控,保证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作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通过2-3年建设,使本专业在省内领先基本上,成为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及专业群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示范专业。 二、专业优势与专业特色 (一)专业优势 (1)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社会、产业、行业背景,为本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实习和就业岗位,也为本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本。 (2)国家示范院校重点专业建设、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给本专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3)本专业已有9年办学历史,积累了一定办学经验。 (4)办学目的、就业定位精确,培养人才符合产业发展需要。 (5)两位专业带头人都具备大型电子公司10余年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经历,对专业建设、双师素质培养、实践教学开展、校企合伙等有着强有力推动作用。 (二)专业办学特色 (1)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依照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定位,将岗位按能力需求划分为如下三个岗位群:电子产品开发、电子产品工艺指引与生产管理、电子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分析三个岗位群详细工作过程,采用基于电子产品开发设计流程、生产工艺流程与电子设备操作维护流程课程设计途径进行课程开发。详细做法是:对行业公司调研,理解、熟悉岗位工作过程;分解岗位工作过程,由行动领域拟定学习领域。
2
图1 基于电子产品开发设计流程课程设计途径 图2 基于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课程设计途径 (2)创新产学合伙机制,增进校企合伙纵深发展 3
采用引进来(校内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工厂)、走出去(校外实习基地)、等各种方式,为学生营造电子产品开发、电子产品生产场景,也为公司员工提供具备良好教诲环境培训场合;建立了一支由专业教师和公司兼职教师构成双师型教师团队,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合伙;成立了由行业公司专家及专业骨干教师构成专业指引委员会,指引专业建设;与行业公司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实训教材,制定课程原则;运用学校智力资源,解决公司技术难题,对在职人员进行岗位技术培训;规范校企合伙形式,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实现校企合伙双赢局面;加强校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