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676KB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3 2021/12/12 文件大小:1.6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
为保障聊城市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经山东省人民政 府批准,我市启动了《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目前,该 规划已完成了草案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 法规,现将规划草案进行规划公告,征求公众意见,欢迎社会各界提 出意见和建议。详情请登录聊城市规划局网站。
公告项目基本情况:
公告项目:《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
项目范围:聊城市域
公告期:
公告地点:聊城日报、市规划局公示栏及网站、市政务服务中心 公示栏
联系方式:联系人: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
一、上版总规概况与实施
1.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2020) 》回顾
1. 城市性质 中国江北水城;以发展商贸、旅游为主的历史文化名城。
<!--[if !vml]--><!--[endif]--> 2. 规划期限与范围
规划期限: 2001-2020 年; 规划范围:城市规划区为东昌府区;
3. 规划规模
规划到 2020 年,中心城区人口 75 万人,建设用地 80 平方公 里。
4.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一心两带四区。
一个中心即聊城市。
两个经济带: 冠县—聊城—茌平经济带;临清—聊城—阳谷经济
四个经济区:聊城一茌平加工工业区;临清一高唐棉花、纺织 印染工业区;冠县一莘县食用油、饲料和林木产业区;阳谷 一东阿蔬 菜生产、建材工业区。
5. 中心城区结构与布局
规划结构为:一城五区
一城:即整个聊城市城区;
五区:中心区、开发区、嘉明工贸区、行政文化新区、西部能源 仓储区。
2. 聊城市2001版总体规划实施回顾
(1 )到2013年,聊城的城市规模突破上版规划目标;
(2)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但工业布局突破上版总规, 四面
围城”
(3 )一方面古城景观风貌重构期;另一方面,城市景观引导范
围需扩大。
(4)东昌府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规划区需要扩大。
( 5 )总规评估报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总体城市建设较好,仅 有 10% 的市民认为城市建设差。 市民的主要关注点在 “交通问题、 缺 乏特色、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上。
二、项目编制动因与编制历程
(一)编制动因
2012 年 11 月,国家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原经济 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3 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 “省会城市群经 济圈发展规划 ”,提出围绕济南的 “一个核心、两个圈层”,即70 公里 半径的紧密圈层和 150 公里的辐射圈层紧密协作区。山东省《西部 经济隆起带建设发展规划》出台,提出构建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 聊城首当其中。 以上各个规划均对聊城提出要求与任务, 需要总体规 划落实。
上版城市总体规划《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2020) 》确定 的 2020 年城市规模 (80 平方公里) 的目标提前实现。 大量建设项 目正在实施中,城市规模短期还将进一步扩张,急需总规指引。
“聊茌东一体化 ”即建设聊茌东都市区的设想, 得到山东省层面的 肯定与支持, 成为未来一段时间聊城市城市空间的重要发力点。 需要 总体规划对功能协调与设施布局等提出相应的落位。
德商高速公路和青兰高速公路等一批市域重点交通设施的建设, 将极大地改变聊城的交通区位, 影响未来一段时间聊城的产业发展与 城镇布局,均需要总体规划予以研究和分析。
(二)编制历程
2013 年 7 月,聊城总规正式开展工作。
2013 年 8 月 7 日,项目组至聊城开展第一阶段现状调研工作, 同市规划局、发改局、农委、经信、国土、建设、交通等主要相关部 门进行座谈,了解聊城当前发展态势,并收集部分基础资料。
2013 年 8 月 20 日,项目组开展第二阶段调研工作,在 11 天 的现场调研期间,项目组规划、工程、交通、产业、生态等多专业人 员进行了补充座谈、 区县和重点乡镇现场调研, 并对中心城区现状用 地进行了详细调研。
2013 年 9 月至 2013 年 12 月,项目组在综合多方意见的基础 上,完成了阶段性的初步成果。
2014 年 5 月 12 日,项目组在济南,向山东省建设厅规划处作 了聊城总规的工作汇报,听取了省建设厅规划处的意见和建议。
2014 年 9 月,项目组向聊城市领导、相关部门,作了总体规划 纲要成果汇报,进一步征求了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本次阶段成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现将阶段成果对社 会公众公告,征求公众意见。
三、总则
(一)规划编制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