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兰亭序全文(晋)王羲之兰亭序, 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 共二十八行, 三百二十四字, 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作品简介东晋穆帝( 司马聃) 永和九年( 公元 353 年) 三月初三日, 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 为禊事活动, 在兰亭宴集。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 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言。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珠玑,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前后心态矛盾,但总体看,还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气氛中,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兰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书法艺术。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既有精心安排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其中, 凡是相同的字, 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 各有变化, 特别是“之”字, 达到了艺术上多样与统一的效果。《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 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 叙中有情, 以情说理。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 着重写一“乐”字,由乐而转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哀, 最后以一“悲”字作结。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后过渡却妥帖自然。作者简介王羲之( 303 年— 361 年) 汉族, 字逸少, 号澹斋, 身长七尺有余约为( 米), 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 ,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 ,官至右将军,世称“王右军”。会( kuài )稽( jì) 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所写的字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俩为" 二王", 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 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 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 丰神盖代”的行书, 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 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 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铁书银钩, 冠绝古今”、“龙跳天门,虎卧凰阁”,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格清新,不尚辞藻而多情致。与王羲之有关的成语有“白鹅换书”,“东床快婿”等。《兰亭集序》写成后两年, 因不受朝廷重用,即”称病去郡”。晋代王羲之有“书圣”之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