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法律风险案例.doc

格式:doc   大小:176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法律风险案例.doc

上传人:夏天教育 2021/12/12 文件大小:1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法律风险案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法律风险案例
法律风险案例
法律风险案例
法律风险案例
【篇一:法律风险案例】
四川长虹集团 (下称长虹 )与美国具有华人背景的
apexdigital( 下称
apex) 的“贸易欺诈案 ”曝光后, 1 月 7 日,长虹发布公告称,目前账
面上仍有
46750 万美元欠款未能收回。长虹第三季季报显示,公司
净资产为
亿元人民币,这
亿美元相当于净资产的近
30% 。
尽管 2003
年底,长虹总部就专门派出高层去美国与
apex 和季龙粉
就应收账款问题进行交涉,但在未果的情况下
2004 年初长虹却又发
了 3000 多万美元的货给 apex 。其后长虹又多次邀请
apex 董事局
主席季龙粉面谈解决但都被季以种种理由推掉。
2004 年 12 月 14 日,
长虹被迫在洛杉矶高等法院起诉
apex 。从法律角度来看,销售合同
最关键的法律风险就是付款。作为销售方可以根据交易实际情况采
取多种方式来控制对方不付款的法律风险,如签署信用证、保留货
物所有权、寄售、价款担保、保证、现金担保、货物自主回收权、
中止履行、强制履行、有效的争议解决手段等等。针对销售活动所
在国或地区的不同,中国企业应当与熟悉当地法律规定和实际做法
的法律顾问紧密配合,在合同中做出相应规定,将法律风险防范于
未然。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对于企业与合同相关的法律风险防
范和管理来说是事半功倍的事情,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引起足够
的重视。
大公司法律风险防范的成功经验
1 、中远的经验 中远集团经营着
600 余艘现代化商船,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300 多个港口。其麾下有 600 多家分支机构,经营网络遍布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远集团总资产已近
1400 亿元。在中远集
团跨越式的发展中风险控制机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集团高层的经
营委员会每年都要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风险控制问题,采取防
范措施及时化解风险;其中,法律风险首当其冲。公司制定了《中
国远洋运输集团合同管理办法》,实行合同分级管理;在预防纠纷
上,中远集团要求各企业在签订合同时要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
事后监督,严把合同审查关。集团法律部门搞了一个法律信息披露制度,跟踪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应该关注的一些特别的法律问题,并给予一定的法律指导;适时公布一些大的案件,以便各企业借鉴,避免纠纷。
2、中国铝业公司的经验“中国铝业 ”股票目前在纽约证券市场同行业股票中股价最高,被投资者誉为界铝业第一股 ”。要想抵御国际风险,必须实现与国际公司的法律对接。中铝公司形成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资源共享的联动机制,通过不断加强法律事务工作为公司经营决策服务,切实降低和消除经营风险;制定了中铝《合同管理办法》、《法律纠纷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规范了公司内部合同签订审核程序和法律纠纷报告、处理及监控程序等内部控制流程。公司自成立以来未发生过重大诉讼。

“世
法律风险案例
法律风险案例
法律风险案例
【篇二:法律风险案例】
2003 年 3 月,湖南某高速公路管理公司(简称高管公司)与被北京某广告公司(简称广告公司)签订广告位租赁合同,将一广告位出
租给广告公司发布广告,租金按月收取。 2003 年底,广告公司停止支付租金,截止 2004 年 3 月合同终止,累计欠付租金 8 万余元。此后,高管公司数次向广告公司电话催收欠款。 2008 年 6 月,高管公司聘请法律顾问清收欠款。律师在清理中发现高管公司自 2004 年 3
月合同终止后,高管公司没有任何证明其向广告公司追偿过欠款,该笔欠款已过诉讼时效。律师还发现高管公司类似的欠款高达近百万元,如不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该近百万元欠款将无法追回。律师解读
诉讼时效问题是公司应收款管理部门应当十分重视的一个法律问题。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普通诉讼时效的期间是两年。欠款适用普通时效。因此,任何一笔欠款,无论是否能够收回,在两年的诉讼的时效期间内都应当及时向欠款人主张权利。自向欠款人主张权利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在新的两年诉讼时效期间内,应当再次向欠款人主张权利,以使时效接续。
同时,主张权利的方式应当是能够举证证明的方式,可以是信函、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不一而足。以上述案例为例,高管公司虽然数次向广告公司以电话方式进行催收,但是高管公司无法证明其向广告公司催收过,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法院会以举证不能认定高管公司在时效期间内没有向广告公司主张过权利,从而认定广告公司时效抗辩主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