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产品研发流程中的知识管理.doc

格式:doc   大小:20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产品研发流程中的知识管理.doc

上传人:nb6785 2021/12/12 文件大小:20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产品研发流程中的知识管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 7
产品研发流程中的知识管理
  研发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经常会遇到以往的知识需要重复利用等情况。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工程师设计的图纸牵涉到各个环节,而等到实施的时候发现问题他却出国深造去了,其他工程师对图纸又有不同的理解,整个研发完全被打乱了…… 
  以上举的例子并不少见,看来知识管理对于研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而且整个研发过程中都必不可少,因为有些知识的重用和更新是无法事先预知的。那么,在知识管理的驱动模式下,依据机制主义的精神,发展出流程导向知识管理方法论: 
  流程导向知识管理方法论 
  在机制主义的观念下,以虚拟社群实现企业知识策略的方法,改从流程的角度切入,藉由建立项目管理机制来解决企业流程管理的问题,并以知识管理的机制实践第一层与第二层的知识管理目标,最后才依据企业的特性与需求,以与虚拟社群的方式建立学习型组织。 
  机制主义认为,企业想推动知识管理必须以一套有效率的管理机制为基础,才能成功,而此机制是由标准化的作业流程、项目管理机制、知识管理机制、以与系统功能等四个部分组成。 
  就知识管理第一个层级的实践而言,必须先厘清知识工作者的工作项目,以与彼此间必须交换之数据项,才能建立资料电子化的规则,并透过电子化方式传递工作所需之资料;此部分必须藉由流程分析的技术,厘清整个作业流程,建立知识工作者间的互动模式,然后确立资料产生与收集的时点和管道;如此再藉由项目管理机制来监督人员执行知识作业的情形,达到知识管理的效果。 
  就知识管理第二个层级的实践而言,必须找出流程中关键的知识活动与作业,以与作业中必须累积的工作经验或成果,然后再藉用第一个层级建立的机制,将这些宝贵的知识资产予以收集、整理、并分享。此部份也要借重流程分析的技术与系统功能,再视情况配合建立知识管理的组织(例如知识长或知识管理部门)。 
  而在知识管理第三个层级的实践才会运用到学习型组织与虚拟社群的观念与方法。 
  传统的观念认为,企业要导入知识管理系统,必须改变企业文化,并将员工转型成知识工作者,这不论是对公司管理阶层或一般员工而言,都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力才能办得到,也是造成一般企业推动知识管理失败最大的因素。 
  流程导向知识管理方法论,藉由将知识活动与日常作业流程深度结合,透过项目管理机制来驱动,再以系统功能来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公司管理阶层与知识工作者的负担。只要每个人都贡献一点力量,机制与系统自然会协助高阶主管落实推动知识管理的意志。而且目前已发展出比较固定的导入X围与方式,无须花太多时间在形成公司的知识管理策略上,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推动知识管理的失败风险。 
2 / 7
  流程导向知识管理方法论发展路径 
  从知识管理系统应用的X围来看,应该先从研发部门着手,再依序扩散到业务等其它部门。以研发与业务部门为优先,主要是考量到这两种部门人员工作的特性。在Arthur Andersen的方法论中,透过虚拟社群推动知识管理,知识工作者必须具备以下四项特质: 
  ·不怕麻烦 
  ·立即行动 
  ·自主自律 
  ·有责任感 
  一般而言,研发人员自视较高,业务人员有业绩压力,比较容易具备这四项人格特质。其次知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