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前言
本文写于 2003 年初,曾刊登在少年版《战场》第 6 期上(2003 年 2 月出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充分显示了航空兵在防御和进攻中的巨大作用,因此航空母舰和军用机场往往成为战争中的重点打击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列强开始尝试研制垂直/短距起降(V/STOL)飞机,它不需要专用机场和航母的支持,可以大幅度提高航空兵在敌方打击下的生存能力和进攻的隐蔽性。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美国海军率先在 20 世纪 40 年代末期提出在小型航母和大型非航母作战舰只上装备垂直起降(VTOL)飞机的要求,50 年代初期研制了以洛克希德 XFY-1 和康维尔 XFV-1 为代表的垂直起降试验机,但它们需要竖立在架子上起飞和着陆,操纵很不方便,因此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
斯奈克玛 C450-01                    达索“幻影”IIIV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到 60 年代前期,V/STOL 战斗机形成了开发热潮,尝试了多种技术方案。如斯奈克玛的 C450-01 采用 1 台可整体倾斜的发动机和 2 台垂直喷气发动机;达索的“幻影”IIIV 采用升力发动机;贝尔的 X-14 和霍克的 采用推力转向喷管;道尼尔 和福克 VAK191B 采用推力转向喷管和升力发动机并用等等,这时期进行了验证试飞的 V/STOL 试验机累计超过 30 种,但其中只有英国的 最终“修成正果”,以它为基础诞生了“鹞”式 V/STOL 战斗机家族,并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一直是英国皇家空军的主力攻击机,也是各国海军两栖攻击舰和轻型航母的首选的固定翼战斗机。
Do31E                               VAK191B
从 到“茶隼”
早在 1946 年,法国工程师克尔·韦伯就提出了采用推力转向喷管实现垂直起降的技术设想,1957 年他向英国的布里斯托尔航空发动机公司(后来成为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一部分)公开了他的技术方案,该公司很快据此研制出“飞马”(Pegasus)发动机,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发动机是 取得成功的关键。
“飞马”(Pegasus)发动机结构图
发动机及姿态控制系统示意图
试验机由英国霍克飞机公司(1963 年曾重组成霍克·西德利公司,霍克·西德利后来又并入英宇航公司——今英宇航系统公司)和布里斯托尔从 1957 年开始联合研制,次年霍克由西德利·卡姆领导的飞机组和布里斯托尔由 5,125 千克的 BE53“飞马”1 发动机(编号的头缀“BE”表示布里斯托尔的发动机),并以此展开进一步设计工作。这种飞机研制厂商和发动机研制厂商之间的紧密合作是 试验机取得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首架 XP831 在 Dunsfold 基地
霍克公司将 定义为一种比“猎人”攻击机略小、载弹量相当、作战半径更大、能以高亚音速进行低空突防的战术支援攻击机,由于它可能满足北约用于替换意大利菲亚特 攻击机的 V/STOL 攻击机的要求而引起了其它国家的关注,并导致了后来“茶隼”多国合作项目的诞生。不过 项目开始时飞机部分的研制资金完全由霍克公司自筹,而布里斯托尔的 BE53 发动机由于在 1958 年 6 月与美国的“互助武器发展计划”(MWDP)达成投资协议而得到了 75% 的资金援助。1959 年霍克公司也通过与英国航空部签订 2 架原型机的开发合同获得了 2 架原型机机体的制作费用。首架 在 1959 年开始制造,1960 年 10 月 21 日该机(XP831)开始由钢索悬吊进行系留悬停试验,11 月 19 日成功完成首次自由悬停试验,1961 年 3 月 XP831 成功完成首次常规试飞,同年 9 月第 2 架 原型机(XP836)完成了首次由悬停状态过渡到前飞状态的试飞,这表明 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但 XP836 在同年 11 月就由于 1 个前喷管在飞行中脱落而坠毁——该机的推力转向前喷管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造,质量难以保证,所以后来生产型飞机的喷管都采用了质量容易保证的钣金结构。XP831 后续进行的飞行试验仍集中在悬停-前飞相互转换的过渡飞行上,这期间发现它的滚装操纵力矩不足并对此进行了改进。1961 年 12 月 12 日,XP831 借助俯冲实现了跨音速飞行,后来该机还改用推力增加到约 6,120 千克的“飞马”3 继续进行试验。
安装“飞马”2 发动机的 XP972 1962 年出现在范保罗航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