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章家禽主要传染病主要内容: 主要讲述了禽流感、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禽脑脊髓炎、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禽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病毒性关节炎、鸡传染性贫血、鸡产蛋下降综合症、鸡白血病、禽大肠杆菌病、禽沙门氏菌病、禽巴氏杆菌病、鸡传染性鼻炎、鸡葡萄球菌病、支原体感染、禽曲霉菌病、鸭瘟、小鹅瘟等病的简介、病的发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制和公共卫生等内容。重点掌握常见、多发传染病的病的发生、诊断方法及具体防制对策。自学内容: 禽呼肠孤病毒感染、番鸭细小病毒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症和多病因呼吸道貌岸然病。基本要求: l 、掌握各个家禽的传染病的病性特点; 2 、掌握各个家禽的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3 、掌握各个家禽的传染病的症状和病变; 4 、掌握各个家禽的传染病简要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5 、掌握各个家禽的传染病的针对性的防制措施; 6 、掌握症状病变类似的家禽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重点、难点: 重点按每个家禽传染病分述,难点为类似症状和病变的家禽传染病的鉴别诊断。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教学学时: 12 学时。第一节禽流感( 2 学时) 重点: 1、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的症状及病变; 2、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的防制措施。一、简介禽流感(AI) 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 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它是一种由 A 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 也称禽流感病毒) 引起的传染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急性败血性死亡到无症状带毒等多种病征为特点。高致病性禽流感被国际兽疫局定为 A 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入一类动物疫病。近年来, 一些国家先后爆发高致病力禽流感,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病在我国的有些省市的一定范围内爆发,给我国养禽业带来极大的威胁,加强该病的防制已刻不容缓。二、病的发生 1. 病原禽流感病毒(AIV) 属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 A 的成员。禽流感病毒呈球形、杆状或长丝状及多形性, 病毒粒子直径为 80~ 120nm , 为有囊膜的 RNA 病毒。病毒表面有一层棒状和蘑菇状的纤突; 前者对红细胞有凝集性, 称血凝素(HA) , 后者有将吸附在细胞表面上的病毒粒子解脱下来的作用, 称神经氨酸酶(NA) 。 HA和 NA 诱发的抗体, 对病毒的感染有保护作用, 可抑制病毒对红细胞的吸附以及抑制病毒自细胞的解脱。该病毒易发生变异, 至今 A 型流感病毒的 HA 已有 16种, NA 已有 10种, 在自然界它们组合成众多的亚型毒株。 A 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是由分子质量不同的 80 个片段组成的,每个片段分别转录和复制不同的蛋白质, 由于核酸为不同片段所组成, 两个以上不同的亚型毒株混合感染时, 易发生基因的交换和重组,这是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的基础。该病毒能凝集鸡和某些哺乳动物红细胞, 并能被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 这一特性常被用来鉴定病毒和流行病学调查。该病毒对紫外线敏感,对热的抵抗力较低,加热 60℃ 10min 或 70℃ 2min 可被灭活,对大多数防腐消毒药和去污剂敏感。在干燥尘埃中可存活 2周,在4℃条件下可保存数周, 在冷冻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 10 个月之久。在冻干或甘油中保存可使病毒存活数年。 2. 易感动物禽流感病毒可多种感染家禽和野禽, 在家禽中以鸡和火鸡的易感性为最高。禽流感病毒不仅感染家禽和野禽, 也感染猪、马和人以及鲸鱼、血貂等多种动物, 迁徙鸟也是传播本病的传染源之一。禽流感病毒感染宿主多样性的特点,使得禽流感防不胜防。 3. 传染源家禽流感的传染来源较多, 可来自感染或发病的家禽、其他种类的家禽, 来自外来捕获的鸟、野生鸟类、移徒的水禽及其他动物,其中病禽是主要传染源。 4. 传播途径病毒通过病禽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尸体等污染饲料、饮水及其他物体, 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发生感染, 经消化道、呼吸道、伤口和眼结膜等引起传染, 呼吸道和消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此外人员和车辆的来往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病禽的种蛋可以带毒, 并能经卵垂直传播。 5. 流行特点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多暴发于冬、春季节,由A 型流感病毒的变异株或新亚型引起的流感时,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发病率很高。三、临诊症状 1. 急性禽流感多见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如H 5、H 7 亚型引起) ,该型特点是潜伏期短( 潜伏期几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 21d) ,发病急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传播范围往往不大。禽群突然暴发,常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病程稍长时,病禽体温升高(达 43℃以上) ,精神高度沉郁,食欲废绝,羽毛松乱;有咳嗽、啰音和呼吸困难,甚至可闻尖叫声;鸡冠、肉髯、眼睑水肿,鸡冠、肉髯发绀, 或呈紫黑色, 或见有坏死; 眼结膜发炎,眼、鼻腔有较多浆液性或粘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 病鸡腿部鳞片有红色或紫黑色出血; 病禽有下痢, 排出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