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颅内静脉血栓指南.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颅内静脉血栓指南.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颅内静脉血栓指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1 年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 )诊治指南全网发布: 2011-12-23 21:42 发表者: 朱振国(访问人次: 789)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 )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约占所有卒中的比例为 ~1% 按部位可分为:脑内浅静脉、深静脉或静脉窦按性质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临床缺乏特异性,漏诊率可达 73% , 40% 的患者平均诊断时间在 10 天以上,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常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病史,大多为亚急性( 48 小时至 30 天)或慢性( 30 天以上)起病。症状体征主要取决于静脉(窦) 血栓形成的部位、性质、大小以及继发性脑损害的程度等因素,可单侧或双侧,或左右交替出现,如存在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同时合并颅内压增高, 应该考虑到 CVST 的可能, 常出现急性或反复发作的头痛、视乳头水肿、一侧肢体的无力和感觉障碍、失语、偏盲、痫性发作、孤立性颅内压增高综合征、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精神症状。一. 临床常见分类及临床特点 1.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大多为非炎症性, 以婴幼儿、产褥期妇女和老年患者居多, 常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早期即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累及脑皮质静脉, 可出现局限或全身性癫痫、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双下肢瘫伴膀胱功能障碍、失语等。 2. 海绵窦血栓形成多为炎症性, 常继发于鼻窦炎、鼻旁及上面部皮肤的化脓性感染, 急性起病, 单侧或双侧 I I、 III 、 IV、 VI 对颅神经受累,眶内静脉回流受阻可出现眶内软组织、眼睑、眼结膜、前额部皮肤水肿,眼球突出,并发症有脑膜炎、脑脓肿、颈内动脉病变、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病变等。 3. 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多为炎症性, 常继发于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症状和体征, 也可伴有精神症状, 可出现三叉神经和外展神经麻痹( 岩窦), 或颈静脉孔综合征(颈静脉),并发症有脑膜炎、脑脓肿、硬膜下或硬膜外脓肿等常伴原发病灶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压痛。 4. 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多为非炎症性, 常累及间脑、丘脑、穹窿、底节等深部结构, 多急性起病, 主要表现为无感染征象的高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癫痫发作等, 常很快进入深昏迷、去大脑强直、去皮层状态甚至死亡, 部分可以突发幻觉、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 存活者多遗留有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等锥体外症状。二、影像学诊断 1. 头颅 CT/CTV 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方法, 敏感性 75 ~ 100% , 特异性 81 ~ 100% 。间接征象表现为相应静脉/ 静脉窦引流区脑水肿、缺血梗死灶,出血性梗死、脑室梗阻或阻塞性脑积直接征象:条索征( cord sign )、高密度三角征( dense triangle )。 CTV 可显示静脉窦内血栓, 呈充盈缺损样病变,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可见特征性的“空三角征”( empty triangle sign ) 但头颅 CT/CTV 阳性率较低、特异性不强, 20 ~ 30% 的 CVST 头颅 CT 正常,在单纯颅内压增高患者该比例更可高达 50% 。增强扫描所用碘剂和 X 线辐射限制其用于随访检查 2. 头颅 MRI 可直接显示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