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如何看待.doc

格式:doc   大小:5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如何看待.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4 2021/12/15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如何看待.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
如何看待“二代闯祸,爸爸受过” 【引言】
近年来,从杭州富二代胡斌飙车撞死人案, 到河北大学李启铭交通肇事案, 再到药家鑫
开车撞人后***案、李双江之子无照驾车打人事件,撞人者、打人者和***者都是年轻的“二 代”。在这些“二代们”的劣行被曝光之后,他们的“爸爸”往往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同 时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有人称之为“儿子闯祸,爸爸受过” 。如何看待这类现象?这反
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心态?如何看待“子不教,父之过”?
【读者声曰】
观点一
“身份标签”折射社会焦虑
北京庞自立
两个开车的人,在路上有点小摩擦,脾气暴的直接开骂直到大打出手……这样的事情在 当今中国,可以说并不罕见。然而,一旦打人者的身份与“官二代” “富二代”联系起来,
事情就会发生变化。
“凤凰网”针对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的调查结果令人深思。在 90万投票网民中,只有
%的人认为这是行车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 而其余的网民均认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
父母溺爱、管教无方,以及同阶层玩伴间相互影响,致其生性骄纵,目中无人。 “我爸是李
刚”、浙江杭州“七十码”等事件中,社会舆论也呈现类似的特点,即矛头都指向了肇事者 的身份,尤其是“爹”的身份。
动辄给肇事者及其爸爸贴上“身份标签”,虽有失公允,也折射出公众的一种社会焦虑, 即一些拥有权力和财富的社会成员,恃权发威,富而骄狂,其跋扈言行突破了法制的约束, 挑战社会公平的底线,对社会秩序和公众权利造成威胁。 这种现象,在以人为本、 尊重权利
的时代进步潮流中, 越发显得醒目,越发引人深思,同时也越发表明在社会生活中,公正平 等是何等重要。
因此,要缓解这种社会焦虑,根本途径还在于坚持公平正义, 遏制权力滥用,防止权钱 勾结,让权力在制度的监督下被谨慎使用, 让财富更多地体现社会责任,用不断净化的社会 风气抹平人们心中的裂痕。
观点二
“情绪飙车”无助问题解决
山东章欣
每次“打人事件”过后,都如同引爆了一个舆论炸弹。无论是媒体评论还是网友议论,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 免费下载 |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不乏言辞激烈的内容,有的针砭时弊,有的反思症结,有的却显然醉翁之意不在“儿子”
也不在“爸爸”,不是从案件本身和事实出发, 只图骂得痛快,甚至捕风捉影、自由“联想”,
进行人身攻击,并且固执地怀疑一切, 疑心事情得不到公正解决, 不相信有关部门会秉公处 理。
鲁迅说过,“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用拳头说话不对,但陷于指责谩骂也不妥,无助 于问题的解决。无论是对儿子的恶行还是爸爸的问题,都不能任由“情绪飙车” ,还需回到
理性和法治的轨道,冷静处理,依法办事。
不过,理性氛围的形成,关键是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责任,不能藏着掖着、护着躲着,
而应主动回应社会质疑,向公众做出真诚负责任的交代;不能“看菜下饭” ,进行选择性执
法,让当事者的权力、财富、名望等背景影响案件处理,而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依法 条行事,以公开公正赢得公信力。同时,媒体和公众也应有序参与、理性表达,避免让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