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北京海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doc

格式:doc   大小:157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京海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doc

上传人:夏天教育 2021/12/15 文件大小:1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京海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1年北京海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
2011年北京海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
2011年北京海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
2011 年北京海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纸上用
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 12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狭隘(à ) 模样( ó) 执拗( ù) 杞人忧天( ǐ)
A. . i . m . ni . q
猝然( ù) 抖擞( ǒ ) 刊载( ǎ ) 安然无恙 ( à ɡ)
B. . c . s u . z i . y n
自诩( ǔ) 褴褛( á ) 倔强( é) 锐不可当 ( ǎ )
C. . x . l n . ju . d ng
鸟瞰( à ) 单薄( ó) 怪癖( ì) 惩恶扬善( é ɡ)
D. . k n . b . p . ch n
2.对横线处选填汉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______ 索 ( 检,捡 )
判断:“检”有“查”的意思,而“捡”有“拾取”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检”。B. ______赏 ( 鉴,签 )
判断:“鉴”有“仔细看,审察”的意思,而“签”有“写姓名或画上记号”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鉴”。
C.不屑置 ______ ( 辩,辨 )
判断:“辩”有“辩解,辩论”的意思,而“辨”有“辨别,分辨”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辨”。
D.专心 ______志 ( 至,致 )
判断:“至”有“到”的意思,而“致”有“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一方面”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致”。
3.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丰富的地域文化孕育了这个地区人民的道德品性。他们奉行“百善孝为先”的信条 , 珍惜生命,友爱乡里,秉承忠君爱国的传统 , 讲究义气。 ____________ ,中华民族的儒家文
化思想中的“孝、爱、忠、义”已经内化到他们的精神世界当中了。
②经过艰苦的高强度新兵训练,这些被冠上“骄娇”标签的 90 后新兵们,不仅炼就了一
副钢筋铁骨,而且磨砺了意志,可谓 ____________。 90 后新兵为我们展现了新一代子弟兵优
良的风貌。
A.①句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②句填“玉不琢不成器”
B.①句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②句填“精雕细刻”
C.①句填“追本溯源” ②句填“玉不琢不成器”
D.①句填“追本溯源” ②句填“精雕细刻”
4.下面各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京剧的五大行当——生、旦、净、末、丑在表演上各具特色。
B.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我是选文学社呢,还是选天文社呢?
C.“人不可有傲气,”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但不可无傲骨”。
D.《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惟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对下面语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几天前,我来到乡下,欣赏到一派乡村的春色:①绿油油的稻田衬托着金黄的油菜花,
波光粼粼的水塘倒映着袅娜的垂柳,淡淡的绿荫掩映着朴素的白墙黑瓦,是那么的清新,那么的美丽。轻轻走入田野,一股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②温暖的阳光下,斑斓的蝴蝶调皮地追随着行人上下飞舞,是那样地让人留恋。③四月的乡村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简直就是一首生意盎然的田园交响曲。三月之初,这里还下着大雪,想不到春色还是如约到来,而且比往年更美丽、更妖娆,④这难道不是一种奇迹和幸运吗?
2011年北京海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
2011年北京海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
2011年北京海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
A.①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从多个方面描绘出春天的乡村清新、美丽的特点。
B.②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阳光下蝴蝶翻飞惹人留恋的情景。
C.③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乡村生意盎然的特点。
D.④句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作者对春天的到来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6.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中华文明中 ,“和”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 ,是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理念。 ____________。建设和谐文化,要求我们从正确处理人与自
然、与社会、与他人、与自身的关系入手,关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回应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文化方面的新需求,不断提升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①它强调“和而不同”,在保持差异的基础上增进共识和团结②它强调加强道德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