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七年级上导学案第一单元.doc

格式:doc   大小:165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年级上导学案第一单元.doc

上传人:drp539604 2021/12/16 文件大小:1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年级上导学案第一单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初一语文(上)第一单元
1、《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主备教师:杨笑雪
审稿:初一语文组
领导审查:
班级:
执教: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教学难点 :
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旁 批
自主学习

组织学生认真预习《在山的那边》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准备上课时在班里交流。

痴想( chī )凝成(níng )喧腾(xuān )
诱惑(yòu )一瞬间(shùn )隐秘(yǐn )

痴想:发呆地想。
隐秘:隐蔽,不外露。
铁青: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凝成:凝结形成。
诱惑: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吸引、招引。
喧腾: 喧闹奔腾。
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合作探究
一、课文导入:
①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②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③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二、朗读课文:
《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读,体悟
2
“海”与“山’’的象征意义,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意味。
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听老师朗读,再进行读诗的指导。
三、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思考讨论:
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2、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3、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山——困难;海——理想/信念
2、第一节:童年时候的想望和困惑——现实
  第二节:长大以后的拼搏和奋斗——象征
3、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究将会实现。
拓展巩固
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感悟到了什么?并把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历与同学分享。
二、课外荐读冰心哲理诗: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旁 批
自主学习

抽查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痴想”原意是发呆的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向往外面的世界。
2、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向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的想望。”
3、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4、“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才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
3
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5、“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种子比喻一个信念,是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
6、“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诗人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