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4).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4).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4).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 14) 晚年巨制——林散之书法代表作《自作诗颂长江大桥》赏析●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赏析提要: 此作是林散之先生晚年的鸿篇巨制,先后在南京、北京参展,相继 4次发表。主要特点有三: 多体并存,尺幅巨大,影响深远。美中不足的是缺少印章。“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的书法《自作诗颂长江大桥》,著录于 1997 年出版的《林散之书法集》、199 9 年出版的《艺术大师丛书林散之》、2000 年出版的《林散之书法精品集》和2012 年出版的《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作品是镜片, 1987 年作,尺寸为 360 ×192 ㎝,约 62 平方尺。落款林散耳,水墨纸本,生宣纸有暗条纹,长锋羊毫笔,宿墨,品相十品。正文内容是: 青峰两岸万千重,美化河山着意浓。天半飞虹悬北斗,云间舞燕展东风。人民力量惊神鬼,物质功能压虎龙。同约舟航看晚日,光芒遍照大江红。书法《自作诗颂长江大桥》气势雄伟,令人震憾; 多体并现,相互映衬;布白疏朗,流畅自然,是林散之先生晚年的精品之作,解读这幅佳作要把握三个看点。第一个看点是多体并存。从总体上看这幅作品是行草,但是作品中既有草书、楷书,还有行书、隶书。如“青峰两岸”、“万千重”、“惊”、“航”、“遍”等, 以符号代替笔画和字的偏旁,是草书。“展”、“东”、“人”、“神”,一笔一画,是典型的楷书。“浓”、“半”、“间”等是行书,“江”、“月”是隶书。“红”是行书, 却有隶书的笔法。“岸”是草书,却有楷书的笔意。草书楷书,行书隶书,有草有楷,草隶结合,各得其所, 相安无事。在书法《自作诗颂长江大桥》中能有这么多的书体,恐怕只有林散之先生敢写,也只有林散之先生能写。第二个看点是尺幅巨大。查看相关书目,林散之晚年一共创作 5 幅较大的作品。第一幅是 1980 年的《自作诗论书一首》,尺寸为 140 ×354 ㎝。第二幅是 1987 年为林姓总发源地福建莆田湄州岛创作的“和平海峡女神之岛”8 个大字。书写在四尺整纸上,后来每个字放成字径 3 米的大字刻在湄州岛临海的岩石上。第三幅是林散之先生为全国书展创作的四尺整张, 内容是陆游的一首诗。第四幅是 1989 年为峨眉山创作的横幅, 59×228 ㎝,内容是两个字:金顶。如果从字数多和尺幅大的角度来看,这幅作品《自作诗颂长江大桥》堪称“巨无霸”。第三个看点是影响深远。一方面,这幅作品的内容是赞颂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象征。另一方面, 这幅作品是为十竹斋而作。十竹斋是有 400 多年历史的老店,《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首开了中国套色水印木刻的先河,把中国的雕版印刷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竹斋在版画史和印刷史上具有恢宏的、划时代的意义。林散之先生与十竹斋感情很深。 1964 年6月,林散之先生和江苏省中医院院长邹云翔在十竹斋写字作画一上午。林散之先生所用的笔、墨、纸、砚不少是从十竹斋买来的,特别是光绪年间的老陈墨,只有十竹斋才有。1987 年5月,大兴安岭发生大火,十竹斋组织义卖,林散之先生积极响应,写了 10多幅精品义卖支援灾区。再一方面,这幅作品参加了十竹斋举办的“金陵风物诗书画展览”,在南京、北京展出,影响极大。20多年过去了,不少年龄大的人还经常说到那个展览,还经常提到这幅作品。书法代表作《自作诗颂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