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大吴中学庄健川教学反思一初一历史第一单元讲授中华文明的起源即: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耕生活、神奇的远古传说等内容。本单元教学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2)科学备课,寻找课文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地向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想像和感悟。( 3)创设情境,以情入学。( 4)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开始起步。本单元的不足有:( 1)初一年级是进入中学的起始年级,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刚刚起步,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学生还没有养成设疑解惑方面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今后教学的思考两点:( 1)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学环节设计的探讨;( 2)学生发现问题、概括问题的培养。教学反思二本学期学校举行了赛课活动,为我们提供了自我展示和互相学台。通过执教《伐无道诛暴秦》一课,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感悟和认识。秦末农民战争是广大历史教师感到比较棘手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我注重把知识条理化和知识丰富化两者结合起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授课上主要有以下优点: 1、备课思路。在确定好本节课后,根据新课标精神,积极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把本节课的重点秦末农民战争处理得精当些、鲜活些、生动些、深刻些,让学生通过学习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的灭亡,西汉的建立,使学生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并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也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例如,设计导语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问,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设计。我结合教学实际需要,调整了教学内容,改变了课文原来的设计,设计了三个问题:( 1)秦的暴政,( 2)秦末农民起义,( 3)汉朝建立,使问题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不同栏目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方法引导,设置多样的教学情景,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3、课堂组织。完成课堂教学,需要老师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能把一些“生成事件”进行灵活处理。如在讲秦的暴政时有个学生问到了“徭役”、“赋税”是什么意思? 其他学生争先恐后地解答,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起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作用。但是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及听课教师的点评,我也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还比较单一,如给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问问题的机会很少,本节课只有一次学生提问,通过生生互助解决“徭役”“赋税”的含义,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不够高,灵活运用知识和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而课堂效率不算太高。解决的方法是,向有经验的老师多请教,领会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际中的应用,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其次,我感觉自己的语言还要精心锤炼,做到既通俗易懂又优美精炼,如导入的语言显得平淡、缺乏激情。今后,我要多读一些文史方面的精粹作品来丰富和锤炼语言。总之,通过这次活动,我的认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受益匪浅;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今后,我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和锻炼,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教育者。教学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