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现代文专项复习之说明文
复习目标:1了解说明文这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熟悉考题,明确考点
2关注科技类和社科类作品,注意体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3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能力
4提高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
复习设计:通过中考题型的展示,让学生熟悉中考题型并了解其考点;归纳题型,要求学生规范答题的套路;通过课内课外的训练达到巩固的目的。(主要结合中考作业本上的题目)
复习课时:预计6课时
复习步骤:一、直接导入,阅读中考作业本上P85-89上的文字,让学生圈画重要的语句,教师可以给出相应的提示。
二、概括说明文相应的常识:(即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1明确说明对象★
明确说明文的分类:
A从说明对象:
事物性说明文【它们的特征往往表现在形状、方位、构造、性质、发生发展过程、制作方法以及效能功用等方面】
事理性说明文【其特征往往具体表现在概念、种类、内部规律以及科学原理等方面】
例题: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了哪些内容;拟定标题……
本文的说明对象:关注标题;关注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关注问题中的相关提示……
说明了哪些内容:关注文章的结构;关注提示性的文字;关注承上启下的语段……
拟定标题:(时间、地点)+说明对象+特征【如08年南通试题:江苏沿海风力发电前景诱人。】
A从语言特征:
平实的说明文【语言特点:通俗易懂,准确】
生动的说明文【语言特点:生动形象,准确】
训练具体题型
补充:
2抓住说明特征★
关注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标题,注意透过这些特殊的手法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关注文段承上启下的语段,直接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不但……而且……;不仅……还……
关注标志性的词汇:一、二……;首先、其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
关注文首的总起句,文末的总结句,以及文中的设问句和各段落的中心句。
训练具体题型
补充:
3理清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在说明事物的特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事物的特征只有依靠有序的说明才能突出。阅读时,如果能看清楚说明的顺序,往往能循着事物本身的条理,把握住事物的本质特点。
2
中考一般不直接问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常用问文章结构段落安排先后的理由来考查学生对文章说明顺序的把握程度。因此答案一般也不是笼统的要你回答“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而是要求从文章具体内容出发,明确写作顺序。
【明确答题:本文先说明了……然后说明了……最后说明了……】
梳理文章说明顺序就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说明性文章一般都很讲究条理性,这种条理性,在书面表达上常常表现为一些标志性词语的使用。如表示先后关系的“首先”、“其次”、“再其次”;表示总括性的词语“总之”、“总而言之”、“总的来说”;表示一些结论性的或结果性的语句,如“证明了”、“表明了”、“反映出了”、“标志着”,发现这些词语出现一定要有警觉,最好用笔圈点起来,对这些词语利用得好,就可以使自己看清文章的层次顺序和逻辑关系了。
考试时,在梳理文章内容,了解说明顺序,完成试题的过程中,除非命题者有特殊要求,答题时应尽量利用原文中的字、词、句,因为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