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指标及优化指导书
课程目标
学习完成本课程您将会:
了解无线优化指标定义
了解各指标的评价标准
了解各项优化的基本思路
课程内容
指标的分类
优化方法
接收信号码片功率(双码道)
指标名称
主公共控制信道接收信号码片功率
指标意义
接收信号码功率是用来考核全网环境下的网络覆盖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个表示接收信号强度的绝对值,显然它的大小与负载无关,是一个直接反映移动台距离基站大小的指标。因此这个值可以用来度量小区覆盖范围的大小。但需要注意的是它不能完全反映实际小区的覆盖以及网络性能质量的情况,必须与下行链路主公共控制信道的共同决定下行链路的覆盖范围。
计算公式
接收到的下行主公共控制信道训练序列码的接收功率。
信令触发点
采集对象
路测
指标取值
高标准
>-85的区域大于95%
建议标准
>-95的区域大于97%
低标准
>-95的区域大于95%
的载干比
指标名称
码片级的载干比
指标意义
对主公共控制信道覆盖能力的要求定义为载波功率与干扰功率的比值,数值上它等于信道的接收载波功率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包括本小区/邻小区干扰和白噪声)的功率(即: )的比值。在系统中,目前普遍采用了N频点技术,主公共控制信道()与其它公共控制信道是码分复用的,只配置在主载波,并且不做功率控制。
计算公式
接收到的载波功率与所有干扰功率(白噪声、本小区/邻小区干扰)的比值。
信令触发点
采集对象
路测
指标取值
高标准
>-3的区域大于97%
建议标准
>-3的区域大于95%
低标准
>-3的区域大于90%
覆盖率
指标名称
覆盖率
指标意义
无线网络的覆盖率,反映了网络的可用性。
网络的下行覆盖是由信道的和质量来衡量,网络的上行覆盖情况一般由手机的发射功率来衡量。
计算公式
覆盖率=满足覆盖要求的点数/总的采样点数*100%,
定义F取值为1的测试点为满足覆盖要求的测试点,即:
对于上行,F=上行手机发送功率值≤手机最大发送功率值;
对于下行,F=≥R且≥S;
其中:表示接收导频信号码片功率;表示接收主公共控制信号的信号品质;≥R和≥S表示是否满足条件,R和S是和在计算中的阈值(该值的推导现在不清楚)。如果≥R和≥S都满足,则F取值1,若有一个不满足或都不满足,则F取值0。
计算之前首先排除测试中的异常点,异常点指的是或的取值远远超出正常范围之外。该公式表示如果某一区域接收信号码片功率超过某一门限同时信号品质超过某一门限则表示该区域被覆盖。
由于不同的业务,其覆盖不同,要求的覆盖率也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业务可以测量不同的F值来计算覆盖率。
注意,这里的覆盖率指的是区域覆盖率,不是边缘覆盖率。
采集对象
路测
指标取值
高标准
98%(≥-95且≥-3)
建议标准
95%(≥-95且≥-3)
低标准
90%(≥-95且≥-3)
覆盖优化
覆盖问题产生的原因总体来讲有四类:
一是无线网络规划结果和实际覆盖效果存在偏差;
二是覆盖区无线环境变化;
三是工程参数和规划参数间的不一致;
四是增加了新的覆盖需求。
由此产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覆盖空洞、覆盖弱区、越区覆盖、导频污染和邻区设定不合理等几个方面。
通常通过工程参数调整、参数修改、功率调整等方法解决
呼叫类指标
呼叫类指标包括呼叫接通率和保持率两类指标。
接通率是反映系统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运营商十分关注的指标
一个完整的呼叫接通率有多个层次:寻呼成功率、连接建立成功率和指配建立成功率。从接收到发来的寻呼消息,到指派完成,完成一个完整呼叫流程。
信令流程
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
指标名称
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
指标意义
反映或者小区的接纳能力,连接建立成功意味着与网络建立了信令连接。连接建立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与业务相关的连接建立;另一种是与业务无关(如位置更新、系统间小区重选、注册等)的连接建立。前者是衡量呼叫接通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结果可以作为调整信道配置的依据。后者可用于考察系统负荷情况。
计算公式
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连接建立成功次数(业务相关)连接建立尝试次数(业务相关)×100%
信令触发点
收到建立请求之后决定是否建立,以及是建立在专用信道还是公共信道上。
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用连接建立成功次数和连接建立尝试次数的比来表示,对应的信令分别为:收到的 次数和收到的 次数。该指标要求按不同业务类型分别进行统计。
采集对象
后台网管计数器测量并计算
指标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