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主队成图形,了解其含义,并能找出对称轴。难点是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是从这几方面做的:
1、 以兴趣为先导。针对小学生年龄偏低,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我借助课件让孩子们根据下图中一半的图形(枫叶、蜻蜓、天平、蝴蝶的一半),让孩子们猜猜图中画的是什么?通过猜一猜使孩子们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这样做到了“寓知识于游戏,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
2、通过操作,如剪、折、画等活动,力图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使孩子们体会到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3、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知觉感官来学习知识,整个教学活动中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判断正方形、圆形等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中,学生自主探索,探究,理解了对称的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发现了有的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可能是1条、2条、3条……无数条。让学生在经历亲自探索、讨论交流、相互启迪的过程后,每位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都将得到提高,最终将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教育目的。 这样我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更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本节课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因为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习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参观的情景中,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厚,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