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案.doc

格式:doc   大小:8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案.doc

上传人:蓝天 2021/12/17 文件大小: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案
一、 学****目标:
1、 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 学****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 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二、 重点难点:
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学****难点:
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三、 学****过程:
(一)预****导学:
看注释,反复朗读全文。
简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家,家,是继—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与孔了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 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全书共七篇,计261章,约35000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 自《告子》。
注音并指出其意思:
夫环而攻之:“夫”读, 。
米粟非不多也:“粟”读—,o 攻亲戚之所畔:“畔”读—,o
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①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②委而幸之( )
③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以天下之所顺( )

三里之城封疆之界(
)
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寡助之至(
)

地利不如人和(
)
兵革非不坚利也( )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 全体诵读课文,教师再范读。
(2) 教师巡视,释疑点拨。
(3) 对照书下注释,学生独立思考,逐段疏通并翻译。
(二)概括课文的中心论点。
(四) 同桌学生编写结构提纲。
(五) 课文重点论述了 “人和”的重要性,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例子,举例论证。
(提示:《陈涉世家》等。)
(六) 提问:(1)道是什么?它和“人和”有何关系?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第一段和第二、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二、三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七) 整理:(1)通假字:“畔”同“叛”。
(2) 文章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 字词:多音字:夫;一词多义:利、道、池、兵、之、而;古今异义:亲戚、去。
(4) 词性活用:域、固、威
(八) 小结:这篇课文运用了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论述了 “人和”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作 用,
从而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意义。
(九)当堂练****br/>文学常识填空:
孟了,名 o 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
了》、 、 、 并称为“四书”。
解释一词多义:
道:会天大雨,诲不通(
)得谭者多助()伐无谭,诛暴秦()
固:闻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以怪之矣( )
池:有良田美迪桑竹之属(
)迪非不深也( )
国:固囤不以山溪之险(
)死国可乎( )
解释加点词:
( )
( )( )

)4,尽革非不坚利也( )
( )(
)( )( )

),亲戚畔之( )( )
翻译下面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失道者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