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大使馆妈妈.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使馆妈妈.doc

上传人:yjjg0025 2021/12/17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使馆妈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题
16* 《大使馆妈妈》
课时计划
1课时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名叫“陈小龙”的中国年轻小伙子要去荷兰找他的舅舅,在布拉格机场要逗留一天一夜,由于语言不通,陈小龙不知所措,不吃不喝,只是流泪,后来在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来到了大使馆,感受到“家”的温暖。于是,他把中国大使馆称为“大使馆妈妈”。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依恋。
  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描写符合人物的特点,读起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到祖国的可亲、可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愿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1.会认“驻、厨、鞠、躬、忱、衷”等六个生字。
2.自学课文内容,理解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3.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
  理解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以及陈小龙给大使馆那封信的内容,从而明白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教具
学具
准备
了解有关大使馆的知识。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首先要给学生充分自读的时间,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在字里行间或书旁适当批注,对不懂之处提出问题。并且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并围绕“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这一问题展开探究学****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始终让学生在阅读、探究、交流、讨论的学****过程中,体会到中国大使馆就代表着祖国,大使馆无微不至地关怀陈小龙,使他感受到祖国的温暖。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修订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当你身处异地,语言不通,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别人的帮助)的确,有这样的一位小伙子,也有同样的感受,而且他的经历更让人难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大使馆妈妈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看着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为什么称大使馆为妈妈呢?)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从中找到答案。
学生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学生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驻、厨、忱、衷都是翘舌音
,想一想为什么陈小龙城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1、按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字画词。
2、认读生字词,指名读课文。
三、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根据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
问题一:陈小龙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中国大使馆帮助的?
a在课文第四自然段,学生汇报:在布拉格机场,由于他一句外语都不懂,看着通缉的乘客纷纷离去,他呆呆地站在候机厅,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b想象一下当时陈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