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法字的起源.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法字的起源.doc

上传人:fy5186fy 2016/7/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法字的起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法”字的起源(韩)孙晟姜栋副教授:现在我宣布明德法律文化论坛第六十三期正式开始,本次论坛我们很荣幸请到了韩国东国大学法学院教授、前院长、韩国韩中法学会前会长孙晟教授,还请到了北京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会长武树臣教授,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马小红教授,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财经大学黄震教授,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白连永老师,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民族大学苏钦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李长栓高级翻译,中国人民大学高仰光博士共同与会。我作为主持人就不多说了,下面有请孙晟教授给我们发表演讲。讲座发言人孙晟教授:我第一次来人民大学是 1997-1998 年之间,到如今已有将近 13年了。当时的人民大学和现在的人民大学,简直是两个模样,感慨万千。因为中国一直是东洋的中心国家,看着中国的发展,会觉得东洋的发展很有信心。刚才讲到的肯定不是今天讲座的主题,但实在是有感而发。明亡之后,朝鲜(孙晟教授这里指的朝鲜包括如今的南北两个部分)继承了明朝文化和传统的衣钵。韩载故明倾颓之后, 朝鲜国中上下痛哭流涕的情状。我就成长在这样一种深受中华文明感染的文化氛围的国度。今日来到中心国家的北京,给大家讲点东西,非常荣幸。在东洋的文化中,个人认为,汉字颇为重要,而汉字中,尤以法字为要,而我正要以法字为主题。这次机缘完全是武树臣教授的引荐,对武树臣教授表示感谢,对人民大学的相关领导、部门、老师,表示感谢。法字起源,学术界观点杂然纷陈,今天所讲,只涉及我个人的见解。截至目前,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日本汉学家白川静教授、中国武树臣教授等,在他们的基础上,我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借此机会做一个介绍。(孙晟教授用手指人大法学院会议室上挂的“法平如水”匾额) “法平如水”,法字是用简体字写的, 所以看不出来。其实,古体“灋”字由三个部分组成。大家想一想,三个字没有任何原则就形成一个字,肯定有三个字可以组合在一起的动机或理由。寻找这个动机,就是我寻找法字起源的道路,当然,寻找的过程,肯定充满艰辛和艰苦。公元前 1000 年时出现了法字。距今的时间是如此长,以至于要去寻找三千多年的人们的动机,显得十分困难。故而,为了寻找这种动机,只能综合当时的历史、天文、地理、神话等综合加以探索。历史、天文、地理、神话杂糅在一起,我称之为“精神氛围”。从精神氛围入手,研究法字的源头。不能从后世人们的精神氛围和动机,必须回到当时的历史现场的精神氛围。虽然研究路途漫漫,不过, 脑中偶然闪现的灵光会帮助学者们的思考。“法平如水”,取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这是根据东汉时期精神氛围的解释。以东汉之前来观之, “水”字似不应有“平”之意。“灋”拆分为三,一是“水”,一是“去”,一是“廌”。简言之,水有两种意涵,分别是“神圣”和“惩罚”。惩罚之意,可从《淮南子》中找到证据,其他的一些书也有相应证据。但我至今未见过“水”字神圣之意见之何处。要探讨水这方面含义之故,必须从天文入手。第二个字“去”,这是三个部分中最难解释的字。 20多年前, 我就萌生了研究法字的兴趣,但很长时间内不知道如何作解“去”字,停停顿顿很长时间。不得不提武老师对我的帮助,在武老师的研究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