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痛风治疗的中医药方.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痛风治疗的中医药方.doc

上传人:ffy51856fy 2016/7/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痛风治疗的中医药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痛风治疗的中医药方: 痛风目前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而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痛风的症状一般是半夜或清晨急性发作,有发热、头痛、口干口苦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 早期多累计足跟、指、趾等中小关节, 晚期或见关节肿大、畸形、僵硬、耳轮、指间、指掌处呈现黄白色痛风或破溃形成瘘管。中医治疗很有疗效! 辨证治疗。中医在结合前人经验及现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将痛风分为 3 个病期 13 个类型治疗。一、急性期 1. 寒湿痹阻型: 肢体关节疼痛剧烈, 红肿不甚, 得热则减, 关节曲伸不利, 局部有冷感, 舌淡红苔白,脉弦紧。治以温经散寒、祛风化湿,乌头汤加减。川乌头、麻黄各 6 克,黄芪 20 克, 炒白芍、鸡血藤、当归、生苡米、萆各 15 克, 甘草 9克, 桂枝 5克, 细辛 3克, 土茯苓 30 克,生姜 3 片。 2. 湿热痹阻型:关节红肿热痛,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更难下床活动, 日轻夜重, 舌红苔黄、脉滑数。治以清热除湿, 活血通络, 宣痹汤加减。防己、杏仁、连翘、蚕沙、赤小豆、姜黄、秦艽各 10 克,滑石、海桐皮、灵仙、萆、泽泻各 15 克,山栀、半夏各6 克,薏苡仁、土茯苓各 30 克,虎杖 20 克。 (湿) 阻血瘀型:痛风历时较长,反复发作,骨节僵硬变形,关节附近呈暗红色,疼痛剧烈,痛有定处,舌暗有瘀斑,脉细涩,治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身痛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羌活、秦艽各 12 克, 地龙、牛膝各 20 克, 五灵脂、川芎、没药、香附各 9 克,生甘草、全虫、蜂房各 6 克,乌梢蛇、白芥子、僵蚕各 10 克。 4. 血热毒侵型: 关节红肿痛, 病势较急, 身热汗出, 口渴心烦, 舌红苔黄, 脉数, 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痛风止痛汤( 经验方) 加减。生地、红藤、川牛膝、金钱草、土茯苓、金银花各 30 克,丹皮、黄柏各 10 克,虎杖、赤芍、车前子( 包煎) 、路路通、水牛角各 15 克, 地龙 12 克,生甘草 9 克。 5. 肝郁乘脾型: 头眩、胸闷憋气、烦躁易怒、脘腹胀满、肢节酸楚、肿胀、结节, 下肢沉重、精神紧张加重,舌红苔薄,脉弦数,治以舒肝泄热、健脾祛湿,疏肝解郁消骨汤(经验方) 加减。柴胡 12 克, 红花、枳实、木香、香附、郁金、丹皮、木瓜、夏枯草、元参各 10 克,龙胆草、黄芩、黄柏、木通、丹参、萆各 15 克,元胡、黄芪各 20 克。 6. 脾虚湿阻型: 关节酸楚沉重、疼痛部位不移, 关节畸形、僵硬, 有痛风石, 自觉气短, 纳呆不饥,舌淡红苔白腻,脉濡而小数,治以健脾祛湿,泄浊通络,运脾渗湿汤( 经验方) 加减。萆、白术、川牛膝、石韦各 20 克, 猪苓、滑石、桃仁各 15 克, 瞿麦、蓄、车前子(包煎) 、熟大黄、红花、穿山甲、当归各 10 克,桂枝 5 克,生薏米 30 克,土茯苓 50 克。 7. 肝肾亏虚型: 痛风日久, 关节肿胀畸形, 不可屈伸, 重着疼痛, 腰膝酸软, 肢体活动不便, 遇劳遇冷加重, 时有低热, 畏寒喜暖, 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数或沉细无力, 治以补益肝肾, 除湿通络, 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防风、川芎各 10 克, 秦艽、当归、生地、白芍、杜仲、川牛膝、茯苓、鸡血藤各 15 克,细辛 3 克,肉桂、人参各 5 克,甘草 6 克,寄生 20 克。</ 。< P> 二、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