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艾滋病检测点制度.doc

格式:doc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艾滋病检测点制度.doc

上传人:tmm958758 2016/7/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艾滋病检测点制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十六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1 、在安排工作人员的进入实验室区域时,要根据其工作种类和所涉及的生物试剂,对实验室环境做好安全检查。 2 、进入 HIV 或其他生物实验室应穿隔离衣、戴手套, 必要时带防护眼镜, 以防污染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不用带手套的手触摸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 3 、实验人员正在进行实验操作时,禁止非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 4 、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禁止做与操作无关的事。 5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处理感染性材料之后,脱去手套洗手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6 、实验室内不许进食、喝水、抽烟、擦拭眼睛、化妆和储藏食物。 7 、如接触物传人性危险大,可戴双层手套(两副)以增加保护。操作时手套破损, 应立即丢弃、洗手并戴上新手套。 8 、实验室的柜厨或冰箱内不允许储藏食物。 9 、严禁用嘴吸加样或取样,必须使用移液器来操作实验室的所有液体。 10 、利器处理需严格按照利器处理规范进行。 11、实验操作中, 有感染性物质溅出后, 对工作面必须及时消毒。对大量溅出的浓度高的传染物在清洁之前应用 1% 次***酸钠溶液浸泡,然后戴上手套擦净。 12 、对用于病原体消毒的消毒剂需要有标记。 13、感染性废弃物在移出实验室( 或一次性处理) 之前, 必须高压灭菌消毒( 121 ℃, 15 磅, 30 分钟)。 14、每次检测工作完毕, 要对工作台面进行消毒。工作台面应当用 %~% 次***酸或含***消毒溶液消毒。用消毒液消毒后要干燥 20min 以上。 15 、需要在实验室以外消毒的材料必须放在坚固的、不渗透的密闭容器进行转运。做好实验室内部的防鼠防虫工作。三十七 HIV 实验室安全防护(一) 、个人防护及保健 1 、防护服(1 )艾滋病实验室应为每个工作人员配备足够的防护服, 包括白大衣、隔离衣或一次性工作服。平时应将清洁的防护服置于实验室清洁区内专用存放处。(2 )离开实验室是,应脱去防护服。每次穿过的污染的防护服应及时放入污衣袋中,待消毒后方可洗涤或废弃。(3 )当含有 HIV 的液体(样品或病毒培养液)及有可能溅到工作人员时,应使用防渗透(如塑料)围裙。(4 )当发现防护服已被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2 、艾滋病实验室应配备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口罩、安全防护眼镜和冲洗眼睛的装置。 3 、艾滋病实验室应配备实验室专用的工作鞋,鞋面覆盖足背,鞋底防滑。 4 、个人保健(1 )高标准的个人保健对于感染的危险性很重要。皮肤受损、患病都会增加感染点危险。皮肤的任何伤口和擦伤都应以防水料覆盖。(2 )进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长的带刺指甲,以免刺破手套。(3 )竟如实验室应穿隔离衣,戴手套。如果接触物传染危险性大,则应戴双层手套和眼镜。(4 )离开实验前必须脱去隔离衣,并洗手。(5) 严禁在艾滋病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吸烟和化妆。(二)人员培训和管理 1 、向管理人员和所有检验人员提供并完成与工作相关的充足有效的技术培训。强化全员安全培训和“普遍性防护原则”安全意识。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经过 HIV 检测技术和省级以上艾滋病实验室安全培训, 包括上岗培训和复训, 并接受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监督。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要对工作和环境的安全负责, 所有工作人员都有责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 、必须告知新上岗人员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进行安全教育,直至有能力后方可单独工作。 3 、实验室主任应了解所有工作人员。在安排工作区域时, 要根据人员的工作种类和所涉及的生物材料, 对实验室环境做好安全检查。 4 、新调入人员、外来合作、进修和学****的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经过实验室主任的批准。非实验室人员和非实验室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 5 、严格执行实验室工作人员年度采血检测 HIV 抗体和备案制度, 工作人员血清应长期保留。实验室工作人员从事工作前必须进行 HIV 抗体和乙肝、丙肝等肝炎病毒标记物的检测。注射乙肝疫苗。每隔半年至一年进行 1次 HIV 抗体检测,并保存血清样品。(三)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并定期检查 1、与 HIV/AIDS 相关的检测项目的所有资料均应严格保密, 包括送检单与检测记录的保管、保管单的发放和工作人员年度采血检测等。 2 、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有高度的保密意识, 不可对无关人员透露检测结果。 3 、保密制度纳入年度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根据具体情况适时修订保密制度。(四)严格质量管理 1 、按要求做好安全操作的管理以及检测时间的选择、检测工作的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平。 2 、对所有检测报告严格把关,杜绝漏报、误报现象的发生。(五)对存放试剂和有毒区域的监控 1 、冷藏柜、冰箱、培养相和存放生物试剂、化学危险品、放射性物质的容器应置于工作人员视线之外的地点应上锁。 2、应设有专门的储存阳性血清、质控品的低温冰柜/或血清库、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