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禅诗佛理皆为词: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作者:白落梅
自序
我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相信前因的,已经记不得。我曾无数次地想象,我的前世
到底是什么,是伶人?是诗客?是绣女?直到有一天,我走进禅林古刹,与佛祖
邂逅,才知道我的前世,一定是佛前的一盏油灯。因为当我点燃它的那一刻,就
明白此番相遇,是久别的重逢。前世的我,在殿堂潜心修炼,不为成佛,不为修
仙,只为今生可以幻化为人,也学山林里的千年白狐,和某位书生或者凡夫结一
段尘缘。
佛说,五百年的修炼,才换来今生的擦肩。每一天,我都与许多路人匆匆擦
肩;每一天,我都与众生结下不解的宿缘。我知道,只需凭借一朵微笑,一个回
眸,就可以找到那个和我缘定三生的人。我是有幸的,有幸在今生可以用如流的
笔墨,写下历代高僧禅意的故事,无须浓墨重彩去描摹,只是轻描淡写地诉说。
我相信他们的魂灵,会在宁静的夜晚,踱步来到我的窗前,只是迟迟不肯惊扰我
的尘梦。
也曾去寒山寻访僧踪,也曾去佛国求取心经,也曾采折一枝莲荷,并暗自认
定它是我前世相思过的那一朵。小的时候,我以为佛是无情的,出家的人要离尘
隔世,了却一切情缘。后来才恍然,佛是深情的,他把情感给了众生,把淡漠留
给了自己。许多高僧,虽然可以参悟命运的玄机,却也不能更改已经编排好的宿
命。他们和我们一样,要不断地经受转世轮回,只为终有一天,可以达到涅槃的
境界。而耽于凡尘的你我,唯一的心愿,就是可以乘一叶兰舟,放逐到莲开的彼
岸。
所谓从善如流,就是这般,我今天的去路,也许就是你明日的归途。有一天
如果我们在奈何桥上相逢,请一定不要忘记,曾经在红尘共有的那一段苍绿流年;
不要忘记,曾经相伴跪蒲,在佛前许下的那段灵山旧盟。多少姹紫嫣红,都被菲
薄的光阴给无端辜负;多少赏心乐事,都被莫名地关在寻常院落里。既然留不住
青春,错过了昨天的那枝花,又怎能再错过今朝的这壶茶。
我深信,我和这些高僧,生生世世都有着不能割舍的缘分。我就像轮回道里
一缕飘逸的游魂,在他们参禅悟道的故事里,修一段菩提的光阴。我的世界,从
此简单而宁静,淡淡的荷香,淹没我对凡尘最后一点渴望。一次次看着他们飘然
远去的背影,我没有站在原地守望,蓦然转身,以为走过几世,未来的岁月还是
那么漫长。我在佛慈悲清澈的眼神里,看见经年如水的约定,看见不可回避的脉
脉深情。
我是这样的无意,在一扇半开半掩的轩窗下,让禅意的文字,盛开在许多个
宁静的夜里。不是为了给某个故事,埋下深沉的伏笔,只为了在众生的心底,栽
种一株菩提。请相信,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也许我是你前世一直无法
破解的棋局,你是我今生永远不能猜透的谜底。
白落梅
2010 年 10 月 27 日于太湖
心如明镜,不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惠能
一直以来都认为,红尘与佛界,只隔着一道门槛,槛内是禅心云水,槛外是
滔滔浊浪。佛家信缘,所以这道门槛,离人很远,前世和今生的距离;也离人很
近,只在一呼一吸间。许多人穷其一生,都无法抵达般若之门。许多人,一个低
眉,一个回眸,就了悟禅意。六祖惠能,属于后者,一株菩提,一方明镜,注定
了他一生禅宗的传奇。
记忆中的六祖惠能,像是一枝端坐在云台的青莲,明心见性,自在圆融。在
此之前,他和芸芸众生一样,是一粒漂浮在凡尘的微小尘埃。父亲早亡,与母相
依,砍柴度日,生命平凡如草木,卑微似蝼蚁。宿命早有安排,只给了他一场短
暂的红尘游历,就挥手诀别。他的血液里流淌着佛性和慧根,于是在一次卖柴归
家的途中,邂逅了《金刚经》,便与禅佛结下难解之缘。他深知,自己只是人间
萍客,尘世风云万象,不过是看了便忘记的风景。他就这么轻易说别离,舍弃人
生百味,从此五蕴皆空,六尘非有。
他的离去,本无缘由,可后来我读《金刚经》,又隐约有些明白,一切来去,
终有因果。《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一切法相,皆非实相本身,不偏执,不贪念,以空灵自在之心,应对一切,是为
从容。经书卷末有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
是观。”此番意味,更见佛性。
佛度有缘人,不是所有的人,手捧经卷,耳听梵音,就食髓知味,性空了悟。
每个人,在滚滚尘浪中,都是远航的船,佛说回头是岸,可何处是你要停泊的岸?
佛一定会说,世间风尘无主,莲台才是众生的归宿。难道将船只系在人间柳岸,
就是执迷不悟?遍赏秋月春风,就是贪嗔欲痴?既是各有各的缘法,你禅坐蒲团,
一盏青灯,一方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