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北京的老字号集中地九门小吃介绍.doc

格式:doc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京的老字号集中地九门小吃介绍.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京的老字号集中地九门小吃介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北京九门小吃北京的小吃不同于正餐,旧时的消费群体或是那些买卖人、或是旅途经过的人、或是逛街九门小吃景、赶庙会的百姓,在路上碰到沿途的小吃摊贩或店家,观形察色闻味, 引起食欲, 买点品尝, 图个新鲜。所以北京人称小吃为“碰头食品”。“九门小吃”与其它地域小吃迥然不同,差异在于其民族性、地方性和皇室文化的大融合。食品从选料、秘方、制作到出品,已开始实行数据化生产管理, 一个芝麻烧饼从直径、高度、层数都有明确的规定……置身于这个古朴的四合院,品尝着老北京正宗的小吃您可以了解到京城百年饮食文化、墙上的一幅幅老照片让您可以亲眼目睹到北京城的变迁,用餐期间还有机会欣赏到底蕴十足的国粹京剧、曲艺、相声、杂耍等表演。老字号们的历史渊源都能从春节庙会叙到万里长城、从故宫御膳房讲到八大胡同,家家都有讲不完的故事。北京小吃九门小吃曾伴随、影响过京城几代人成长,堪称北京这一千年都城的“活化石”,更是一份举足轻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九门小吃”则正肩负起振兴老北京小吃这一事业的历史重任。编辑本段发展历史“东单西四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门框胡同是北京市宣武区的一条小胡同,这条胡同位于京城著名的前门大栅栏商业区,北起廊坊头条南老门框胡同至大栅栏。 1949 年前曾经以小吃闻名于世,汇聚了京城著名的小吃摊,从南到北依次有: 复顺斋酱牛肉; 年糕王; 豌豆黄宛; 油酥火烧刘; 馅饼陆; 爆肚杨;卖年糕、炒饼、汤圆的厨子杨;年糕杨; 豆腐脑白;爆肚冯; 奶酪魏;康家老豆腐;炒火烧沙;包子杨;同义馆涮羊肉;瑞宾楼(原名祥瑞)褡裢火烧; 德兴斋的烧羊肉白汤杂碎和俊王爷烧饼等。这些贩卖小吃的小摊饭铺虽然门脸不大,但几乎每家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早年的大栅栏地区不仅是京城的商业中心,还是一个娱乐中心,在这里云集了“广和”、“广德”、“三庆”、“中和”、“庆乐”等戏楼;“同乐”、“大观园”等影院, 很多戏曲文艺界的名流常出入此地, 他们也是门框胡同小吃摊的常客。裘盛荣、尚小云、金少山、鲁迅、常宝坤等文化界名人均是这里的忠实顾客。 1949 年以后人民政府对门框胡同的老字号实行了公私合营政策,很多传承了数代的老字号被收归国有,一些门脸相继合并或者关闭。随着配给制在中国大陆的全面实施,食品成为受国家严格控制的商品,去饭馆吃饭也逐渐远离了北京市民,门框胡同仅存的饭馆也逐一拔锅灭灶彻底消失。 1985 年,爆肚冯的后人在门框胡同重开爆肚冯饭馆,此后瑞明楼、月盛斋等老号也纷纷落户门框胡同,门框胡同又与整个大栅栏一道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2006 年开始新门框胡同( 九门小吃) 前门地区拆迁, 2006 年6月, 爆肚冯、年糕钱、奶酪魏、小肠陈、茶汤李、褡裢火烧等老字号小吃,从前门搬出后,在后海“九门小吃”齐齐亮相,重新建起了大栅栏的门框胡同。编辑本段茶汤李在北京小吃五花八门的品种里, 北京的茶汤算得上是绵远流长的一支。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茶汤李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 才吃茶汤又面茶”。北京的茶汤里最出名的莫过于茶汤李。这在许多写北京近现代史的小说或资料中都有据可查。而李家的茶汤之所以色香味醇, 归根结蒂就是八个字“选料考究, 做工独特”。从 1858 年开始就在老北京厂甸设摊儿的茶汤李距今已有 140 多年的历史, 1886 年迁至天桥后更是名声大噪。 1984 年,茶汤李恢复了老字号经营,现在茶汤李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发展出了鲜菱角茶、珍珠奶茶、奶昔、圣代等; 尤其是鲜菱角茶还具有清毒、利尿、解酒等保健功效。茶汤系列包括茶汤、油茶、杏仁茶、面茶、藕粉等八九个品种,每个品种都是手工炒制, 经过粗、中、细三遍过筛而成,1 斤粉经过如此炒制往往只剩 6 两多。吃时温水调粉、开水冲沏, 辅以红糖、白糖、果料、芝麻、核桃仁桂花等佐料,用特制的长柄小铜勺一小口一小口地舀着吃,不可以搅拌, 否则就不好吃了,要让白糖向下慢慢渗入茶汤内,这样茶汤才稠而不腻, 甜香绵细。茶汤的由来始于元朝的创始人——忽必烈。当初, 元世祖忽必烈为了统一霸业、建立元王朝而征战南北,却不得不被一日三餐没保障所困扰,憋来憋去想出个办法,即把面用牛骨髓油炒熟了带在身上,饿了就用开水冲着吃,如此方便许多,这就是油炒面,现在我们也叫他油茶,也是最早的茶汤雏形。茶汤李的创始人李秉忠好琢磨,一来二去,发现了糜子米磨成面儿,用开水冲熟了又粘又香,如果能再浇上糖,会更加好吃。于是,他就根据这个发现,做出了美味的茶汤。就连那烧水用的大铜壶也是有讲究的。怎么设计,怎么制作,腔儿里放多少煤,膛里加多少水,还有那壶座儿下面的斤斗板,那可是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每一件装汤盛粉的盆碗,都绝非普通家什。老北京的小吃,之所以能流传深远,除了他自己是诱人的美味,经营之家往往还有着代代相传的精彩绝活。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