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文档从网络中收集,.
.
产业园作为一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组织形式,在各地区的 管理模式和运作模式上具有很大的差别。
管理模式之别:
从开发区的管理模式上看产业园,可分为行政主导型、公司治 理型和混合型三种管理模式。
行政主导型在开发区建设的早期比较常见,那时候很多产业园 具有很强的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由政府主导进行建设初期的资源投入 和规划,在园区建成后也是实行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
行政主导型还可以细分为两种小模式,横向协调型和集中管理型。
横向协调型是由所在城市的政府全面领导园区的建设与管理,设 置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原政府的行业或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园 区内各类企业的行业管理和日常管理仍由原行业主管部门履行,管委 会只负责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不直接参与开发区的日常建设管理 和经营管理。所在区县政府负责园区内的公安、消防、卫生、网点等 的管理。园区管委会其实也是政府部门,具有相应的级别,对政府其 他相关部门进行横向协调时也是使用政府公务员级别身份。
比横向协调型出现稍晚的是集中管理型。由市政府在园区内设 立专门的派出机构——管委会,负责全面管理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具 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应的行政职能。管委会可自行设置规划、 土地、项目审批、财政、税务、劳动人事、工商行政等部门,可享受 城市的各级管理部门的权限,同时也接受主管部门必要的指导和制约, 体现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特点。这种方式给予了管委会更大的职权, 与相关管理部门的很多协调工作变成了直接管理事务,提高了园区的 管理效率。但问题是管委会的政府色彩更加浓厚,一些需要企业运作 的事情基本不可能实行。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
.
行政主导型产业园的特点是产业园的政府性质非常浓厚,具备很 强的行政职能。园区内的税务、公安、工商、劳动人事等政府职能均 由园区管委会进行管理。园区的开发、管理问题解决了,但是园区的 发展问题却显得薄弱。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变化,开始出现了一些更 具公司管理特征的园区。
公司治理型又被称为企业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以企 业作为开发区的开发者与管理者。目前在县、乡(镇)级的开发区和高 新区中使用的较多。县、乡政府并不设立派出机构,而是通过建立开 发公司作为经济法人,组织园区内的经济活动,并承担部分政府职能, 如协调职能等。总公司直接向所在地区政府负责,实行承包经营,担 负土地开发、项目招标、建设管理、企业管理、行业管理和规划管理 等职能,而园区的其他管理事务,如劳动人事、财政税收、工商行政、 公共安全等,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把政府职能还给政 府,成立投资公司进行园区投资、开发、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 是职能清晰,规避了政府和企业双重身份的问题。
行政主导型与公司治理型其实是两种相对极端的状况,我们更常 见的是混合型模式,政府部门既设立了园区管委会,又成立了投资开 发公司,管委会负责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投资开发公司负责企业运作 职能。混合模式设立的方式也非常复杂,有管委会下设投资公司的模 式,也有管委会和投资公司平级设立的模式。
文档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