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从肝阳虚论述乌梅丸.pdf

格式:pdf   大小:22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肝阳虚论述乌梅丸.pdf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2021/12/18 文件大小:2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肝阳虚论述乌梅丸.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万方数据
·学术论坛·从肝阳虚论述乌梅丸任梓林陶琳【关键词】肝阳虚;乌梅丸;寒热错杂;厥阴病;伤寒论;临床应用【摘要】乌梅丸出自《伤寒论》,是厥阴病代表方,建国之后,众多医家对乌梅丸之组方持“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论,笔者通过查阅文献,梳理了不同时期医家对于乌梅丸认识的差异,从脏腑辨证角度对乌梅丸“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病机提出疑问。并发现从肝阳虚的角度分析乌梅丸.则能解释其组方特点。乌梅丸“寒热错杂”病机是在肝脏阳气虚馁的脏寒基础上,又有相火内郁化热而成,其寒与热均与肝有关,无上下之分。临床应用乌梅丸需抓住脉、症两点:一是脉弦不任重按或弦而无力,二是出现肝经循行部位的症状,根据病证寒热虚实偏颇,调整药物,取温肝阳、益肝体、清郁火之法,可扩展乌梅丸的应用范围。【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主治蛔厥,又主久利,历代伤寒注疏大家皆谓此方乃厥阴病之总方,明清时期,乌梅丸的证治规律趋于发展成熟的阶段,吴鞠通指出“乌梅丸寒热刚柔同用”,建国之后,众多医家从脏腑辨证角度对乌梅丸组方持“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论.各自对寒热部位的描述又有细微的差别.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对乌梅丸此病机提出疑问,并发现从肝阳虚的角度分析乌梅丸,则能解释其组方特点。本文通过阐述乌梅丸寒热错杂病机、肝阳虚未得到重视的原因、乌梅丸证肝阳虚病机发挥、乌梅丸证病案举隅等方面,提出乌梅丸“寒热错杂”病机是在肝阳虚的基础上,相火内郁化热而成.临床上需抓住脉、症两点。可扩大乌梅丸的应用范围。诿吠柚ず却碓硬』骄《伤寒论条提出厥阴病提纲证:“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后世将乌梅丸作为厥阴病提纲证的处方,主治蛔厥和下利。六经辨证厥阴包括手厥阴心包络与足厥阴肝,《伤寒论》厥阴病主论足厥阴肝病。在明清以前。医家研究乌梅丸尚处于认识和探索阶段。到了明清时期.乌梅丸的证治规律开始趋向于发展成熟的阶段。医家主要从六经辨证探究乌梅丸证病机。为后世发展乌梅丸证“寒热错杂”病机提供理论依据。柯琴首次提出了“乌梅丸为厥阴主方,非只为蛔厥之剂矣”的观点,并从全新的角度阐释了乌梅丸的组方配伍。俞根初在比较四逆汤和乌梅丸以后认为,乌梅丸内添加桂枝、附子、细辛和干姜的原因为“厥阴火郁,必犯阳明”,提出厥阴病证重在温胃阳,是藉生阳以破绝阴之法。温病学家叶天士以“泄肝安胃”作为乌梅丸证的纲领.将其灵活运用于治疗六***之病和内伤杂病。吴鞠通指出“乌梅丸寒热刚柔同用,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建国之后.近代医家通过研究前人临床运用乌梅丸的思路.主要从脏腑辨证角度发展新的理论。大部分医家持“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论,各自又有细微差别,如南京中医学院伤寒教研组编《伤寒论译释》说:“本证总的说来,是膈上有热,肠中有寒。”黄煌教授认为乌梅丸为寒在脾胃,热在胸中,提出厥阴病提纲证重点突出了肝气郁结,风火上扰的症状,“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揭示了肝郁的病机,“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揭示肝病及脾、脾胃虚弱这一常见的病理现象⋯。刘渡舟教授心凇渡撕凼讲》中认为乌梅丸的病机为肝热脾寒,或上热下寒,并强调寒是真寒,热是真热。肖相如教授迂室醯纳沓龇ⅲ认为厥阴病的基本病机为“阴阳不相顺接”.进一步提出乌梅丸证属上热下寒。“上热”之意即肝火循经上扰,“下寒”之意即脾气虚寒。姚荷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