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榆中道教文化.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榆中道教文化.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榆中道教文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榆中道教文化榆中县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以及宗教旁门高灯会(普渡门)。其五教中最早传入兴隆山的宗教是道教,始于东汉桓帝永寿年间,四川鹤鸣山人在兴隆山传播张道陵道教理论, 始有人在兴隆山修行, 此后, 历代绵延不绝。佛教于汉明帝时传入我国,东晋十六国时乞伏炽磐在尖山东山堡下修“千佛洞”,唐贞观时佛教盛行,新营有十二寺,苑川有三寺,麻家寺一带有三寺。伊斯兰教于清乾隆八年( 1743 ) 传入榆中。基督教始于清末光绪年间由三角城乡大兴营村人沈学廉引入。迄至今城关镇教堂有信徒 500 多名。纵观历史,道教为兴隆山宗教活动的主体,所以,史称兴隆山为道教名山。道教源于殷商时代卜筮吉凶的巫师。汉成帝时(前 32—前7) 方士甘忠将黄帝、老子(合称黄老)的道教学说与儒家谶纬学说的具体内容相结合, 作了《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太平经》的出现与传播,标志着道教的形成。道士形成于战国时期, 时齐人邹衍以五行阴阳学说解释“知仙方”、“炼丹术”, 此“神仙方士”逐渐变为道士。道士宗派较多,存在时间较长的有两大派: 一是张道陵( 34— 156 ) 创始的“天师道”, 又称正一派、正一道、阴阳,不出家,不蓄发,可吃荤、娶妻;二是宋代陕西咸阳人王重阳( 1113 — 1170 )创始的“全真派”, 称道士, 住道观, 蓄发挽髻。道观首建于武帝封二年(前 109 ), “公孙卿上言武帝: ‘今陛下可为观如缑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也,且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甘泉则作盆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面候神人”(《史记?封禅书》)。兴隆山道观发祥于何时,尚无准确文字记载。据道士武宗贤回忆,兴隆山自在窝有本《神仙纲鉴》说,东汉张道陵传道时, 兴隆山就有了庙宇。而另一种说法是始于两晋。“唐宋时香火兴旺,称”洞天福地“(《栖云笔记》)。清代盛期共有道观七十多座,房屋近千间。顺序按”神“的尊位高低由上到下依次排列。东峰有虚皇殿,祀虚皇道君(元始天尊);玉皇殿, 祀玉皇; 杨泗将军殿, 祀杨羲; 太白泉, 祀太白金星; 三官殿, 祀道教最先奉祀的神祗,即天官、地官、水官;三教洞,祀孔丘、释迦牟尼、李耳; 无量祖师殿, 祀无量太华天尊; 老君殿, 祀李耳; 孙真人庵, 祀王重阳弟子之七孙不二(女、清静派); 娘娘殿,祀天竺人韦古道;灵官殿,应祀都天灵官王善,而兴隆山却《封神演义》中的赵公明;关圣殿,祀忠孝节义烈士关羽;山神洞,祀烛龙;龙王庙,祀传说中主管降水之神——龙王敖广;混元阁,祀上清灵宝天尊;斗母宫,祀北斗众星之母女神——”先天斗母大圣元君“, 又称园明道母天尊( 即斗姆、北斗星);雷祖殿祀太乙雷声应化天尊,并称都天纠察大灵官(又称作黄帝之妻,乃误);寿星庵(女道士住持称庵),祀南极长生司命真君,并称南极真人;三清殿,祀玉清境清微元天尊、上清境禹馀天灵宝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道德天尊;七真殿, 正殿祀王重阳七个弟子: 马钰( 后开遇派)、谭处端(南天派)、刘处玄(随山派)、丘年机(龙门派)、王处一(嵛山派)、郝大通(华山派)、孙不二(女、清净派);东西两侧殿祀南五祖张伯瑞、石杏林、薛道光、陈泥丸、白玉蟾,北五祖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灵官殿,祀王善; 二仙洞祀秦致通、李致享; 三圣洞祀轩辕、苍颉、文昌; 朝元观祀吕洞宾;丘祖阁祀长春真人丘处机;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