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
. 文档.
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水处理实验设计与技术"
实 验 报 告
实验1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是研究浓度较低时的单颗粒的沉淀规律。一般是通过沉淀柱静沉实验,获取颗粒沉淀曲线。它不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也是给水排水处理工程中沉砂池设计的重要依据。
一、实验目的
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根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展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 . -.
. 文档.
二、实验原理
浓度较低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斯托克斯〕公式。
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相对密度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可在一般沉淀柱进展,但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径D≥100mm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
具有大小不同颗粒的悬浮物静沉总去除率η与截留沉速u0剩余颗粒重量百分率P的关系如下:
( 1 )
此种计算方法也称为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法。
设在一水深为H的沉淀柱进展自由沉淀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开场,沉淀时间为0,此时沉淀柱悬浮物分布是均匀的,即每个断面上颗粒的数量与粒径组成一样,悬浮物浓度为C0〔mg/L〕,此时去除率η=0。
实验开场后,不同沉淀时间ti,颗粒最小沉淀速度ui相应为:
( 2 )
此即为ti时间从水面下沉到池底〔此处为取样点〕的最小颗粒di所具有的沉速。此时取样点处水样悬浮物浓度为Ci,而:
( 3 )
此时去除率η0,表示u≥ui〔d≥di〕的颗粒除去率,而:
( 4 )
那么反映了ti时,未被除去之颗粒即d<di的颗粒所占百分比。
图1 颗粒自由沉淀示意
实际上沉淀时间ti,由水中沉至柱底的颗粒是由两局部颗粒组成,即沉速us≥ui的那一局部颗粒能全部沉至柱底。除此之外,颗粒沉速us<ui的那一局部颗粒,也有一局部能沉至柱底。这是因为,这局部颗粒虽然粒径很小,沉速us>ui,但是这局部颗粒并不都在水面,而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沉柱的高度,因此,只要在水面以下,它们下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能少于或等于具有沉速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