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论文网络资料.doc

格式:doc   大小:8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文网络资料.doc

上传人:小雄 2021/12/20 文件大小: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文网络资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文网络资料
“踩船灯”又称“陆地行舟”,流行于闽西、粤东、赣南一 带的客家地区,多在春节、元宵演出。客家船灯是用竹蔑扎 . 3米的船形,外面糊上纸,饰以彩绸和纸花, 并装有顶篷。船中间留下可容纳一人并可稍作舞蹈的空间。 表演者居船中,用宽布带将船系在身上,船下边用浅色蓝 绸或蓝布围上,以遮住表演者的腿脚。船中演员以双手拎船 边,走平稳快速的碎步,似水中行舟状。传统船灯多由两人 表演,一人以丑角扮演渔夫,一人以旦角扮渔妇。也有三至 五人表演的。扮成渔妇、艄公、媒婆等。表演时,女在船中, 男在船外撑篙或划桨,边歌边舞。广昌县甘竹一带,因其主 要动作是三步一摆,故称“三步船”或“三湖船”。内容多 表现渔家生活。
01
“踩船灯”源于中原的“跑旱船”。全国各地均有此表演形 式。只是名称有所不同。有的叫“花船”、“采莲船”、“花船 灯”、“打鱼船”等等。虽然是同一形式。但在表演内容上和 船形稍有差异而已。
02
长汀的“船灯”扎制精致美观,它分为船身、船舱、船顶, 船顶上还竖有桅杆。船舱中可容人一表演,船舱四面装有花
饰,前后有对联“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四季平安、五谷 丰登”等吉祥词语。船体长约二米五左右,高约一米五左右, 船头船尾内可点燃蜡烛,现时还安装有小电灯等。整只船五 彩缤纷,花团锦簇,非常美丽,表演时更加耀眼动人。
03
传统的“踩船灯”表演三人表演的。在舰舱中的叫“船心” 由男扮女妆的。一男丑角是拉船的叫“船艄公”。一女丑叫 “媒人婆”也是男扮女装。现在“船心”“媒婆”均由女性 表演了。船旁边也增加了二至四名划桨的“船女”,表演起 来更加热闹了。
04
表演时,只舞不唱,伴奏是十番锣鼓。在锣鼓的节奏中翻腾 起舞。
其表演内容有“行船”“拉船”“上滩” “下滩”“逆风”“顺 风,,“收绳,,“放绳”等。船艄公根据船在水中行进时的各种 内容,通过绳索的拉、放、顺拉、背拉、收绳、放绳等动作, 配合矮子步、蹦、跳、旋腿、翻跟斗等步法,体现出船在上 滩、下滩、遇风、顶浪等等水面上活动等技巧的表演。“船 心”即配合船艄公的动作、把船仰俯、左右摇摆、前进后退 以表现船在水中的各种动作。“媒人婆”则在船旁、船后或 船前,与船艄公与船心插科打辉,做出各种诙谐、滑稽的动 作,逗得观众哈哈大笑。“船女”则在船灯旁,配合船灯的 表演,进行划桨的动作增强船灯舞动的气氛,使得“船灯舞”
生动活泼,具有艺术感染力。
05
“踩船灯”舞完以后,有时,“船心”“船艄公”放下“船灯” 又表演起“踩马灯”来了。所以现时有些人误把“踩船灯” 当作“踩马灯”这是错误的。
“高跷船灯”在上世纪40年代,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时,长 汀曾出现过“高脚师踩船灯”。五十年代汀城南门街文娱队 还表演了 “高脚师踩船灯。”引得万人空巷、争相观看。
在福建省西部的长汀县童坊镇彭坊村,每年春节至元宵期间, 村里的业余船灯队带着客家踩船灯音乐歌舞挨门逐户去拜 年,让人倍感浓厚的节日气氛。
彭坊村是客家人的发祥地和闽江的发源地之一,独特的地理 位置孕育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彭坊踩船灯》就是当地流传 久远的一项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彭坊踩船灯》又叫
《扭船婆子》,据说源自人们为了纪念乾隆27年(1763)下 江南时设祭坛求雨,从而缓解了当年旱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