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日本地震.doc

格式:doc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日本地震.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日本地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日本地震本大地震刚刚过去十天, 人们已经在讨论灾后重建问题, 并按照“多难兴邦”的古训, 谈论大地震对日本的“破窗效应”。比如财新网的总编辑王烁先生就得出结论, 灾难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时常还是积极的”。不少人认为, 日本二战后和阪神大地震后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灾后重建的需求拉动,人们并由此推断, “3· 11 ”大规模重建有可能使日本经济走出多年的低迷,出现“V 型”复苏。那么,难道天灾真的是对一个国家的祝福? 日首相: 做好东日本毁灭打算 2011-03-21 第 1599 期今日话题“破窗理论”错在何处破窗理论的创造者:巴斯夏“破窗理论”在灾后重建中经常出现所有将灾难视为一个增长机会的看法,其实都是来自“破窗理论”。这一理论最早出现在法国 19 世纪著名经济学家巴斯夏的书里,他假设一个人砸碎了理发店玻璃窗,这一行为虽然对社会造成了破坏,但是理发师的不幸却是社会的福音,它将为玻璃生产商制造出商机,生产商拿到钱后又去购买其他生产商的产品。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他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只是一次性的,可是给社会带来的机会却是连锁性的。结论是:打碎一块玻璃,提供了无数金钱和就业机会,得大于失。在灾后重建中,这一理论被经常引述,比如有人认为 08 年南方雪灾有利于拉动内需,“9· 11 事件”也有助于美国的经济重新复苏,尤其是 08 年汶川地震, 虽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是也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城市需要重建,居民的生活用品需要重新购买, 重建和生产这些物品又将带动上游产业。“补窗”占用的资源本来可以改善生活品质但巴斯夏在提出破窗理论之后又清晰的驳斥了这种理论,理由很简单,那些因为打碎玻璃而使用的资源,不是和打碎玻璃一起产生的,如果不用资源来实现制造和安装玻璃这个“看得见的”增长,这些资源本来可以用来实现别的目前暂时“看不见的”增长。此外,安装玻璃显然是有成本的,我们打碎一平方米的玻璃看起来为一个装修工创造了一个下午的就业,但如果我们打碎的是一亿平方公里的玻璃,我们就发现如果要修补它的话,整个社会都没有人能干别的事情了。提高 GDP 不等于经济增长,更不等于物质进步打碎玻璃的行为看起来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如果玻璃没有打碎,这个玻璃工人在家休息,肯定不如它修玻璃更能创造 GDP ,玻璃厂多生产一块玻璃, 肯定比少生产一块玻璃更能创造 GDP ,这也是“破窗理论”受欢迎的真正原因,因为它确实增进了 GDP 增长。不过 GDP 的增长其实并不等于经济水平的增长,日本大地震之后的重建,甚至救灾行为本身,都能带来很大的 GDP 增长,但对于灾民来说,这个 GDP 增长对他们没有实际益处,他们只不过经历了一场痛苦,然后回到(甚至还没有回到) 过去的生活质量,而他们用于灾后重建的这些钱, 本来可以用于其他的消费,虽然带来的 GDP 没有灾后重建多,但是他们的生活质量却可以实际提高。日本“补窗”成本高昂地震之后,日本经济路在何方日本政府已经不堪重负日本政府是发达国家中最穷的,日本政府目前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 973 万亿日元,超过国家 GDP 的2 倍以上。 2011 年日本国债到期兑现款为 22 万亿日元,老年人的年金约为 21 万亿日元,两笔相加,就是 43 万亿日元。而 2011 年度国家预算中,财政收入部分满打满算只有 41 万亿日元,收入还没有支出大。而之前内阁通过的 2011 财政年度的国家预算案中, 2011 年的日本国家预算为 万元,由于收入只有 41 万亿日元, 51 万亿日元的缺口只有靠继续发行国债来补,也就是向国民和向海外投资机构借钱过日子。前面我们已经说到, “补窗”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玻璃打破得太多,总会出现补不了的情况,而 地震据瑞士信贷估算,经济损失可能高达 14 至 15 万亿日元,这对于“贫困”的日本政府来说,就是一个很难补得起的“窗”。发钞“补窗”面临极大风险和损失没有钱又必须“补窗”,就只能进一步发行国债,例如一些人就主张,日本政府应该在灾后重建中发行货币税,也就是大量印刷新货币。而据最近的消息称,日本政府也已经表现出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决心。震后,日本政府已经采取了紧急应对措施。其中, 最引人关注的是流动性注入和资产购买计划。日本央行连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也就是向市场投入新的货币。截至 3月 17 日,总规模已达 万亿日元。所谓财政赤字货币化,即政府发行国债,由央行直接购买,相当于央行直接向政府注资,而这一举动将让政府进一步债台高筑。而必须考虑的风险是,政府的债台高筑可能会让日本民众对其偿还能力失去信心,其结果就是不再愿意购买国债。另外,目前日本年轻人由于担心政府破产,等自己老了以后领不到养老金,已经有 35% 左右不愿再缴纳养老金,而政府如果失去这 35% 的养老金收入,那么现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