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教育测量与评价.docx

格式:docx   大小:58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测量与评价.docx

上传人:飞行的大米 2021/12/20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测量与评价.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
第一章、 教

育 测

量 与

评 价



学 科

发 展
教育测量与评价
一. 教育测量
1、测量 : 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 ( 史蒂文斯 )
测量: 客观事物及其属性;所依据的规则或方法;数量化的结果。
2、教育测量:
广义: 对于教育领域内的事物或现象,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 作缜密地考核,并依据一定的
规则将考核的结果予以数量的描述。
狭义: 是指对学生某些学科经过学习和训练之后, 所获得的知识、 技能的测量。又称成就测
量、学业成绩测量或学科测量。
3、教育测量的特点: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
间接性和推断性
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量表具有多样性 , 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
测量目的的针对性
. 教育评价
评价:评:评定; 价:价值——教育价值
教育评价:注重效果:美国的泰勒; 注重资料的获得:美国的克龙巴赫、斯塔弗尔比姆;
注重评价方法、手段:中国的张秀理、日本的长谷川容
1、教育评价的概念:
教育评价是评价者对教育活动或行为主客体价值关系、 价值实现过程、 结果及其意义的
一种认识活动过程, 其核心内容是揭示教育活动或行为中的客体对主体的需要、 目标的价值
意义。
三.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
联系 :
教育测量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现象状态和价值的判断,这一判断是以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为前提的,没有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就不会有对评价对象价值的客观判断
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要在教育测量所获得的客观信息的基础上进
行. 同时,教育测量的结果要通过评价才能获得实际意义.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区别:
第一,测量是对事物数量特征的获得。而教育评价则是对教育现象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 。
第二,教育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其突出特点是客观性。而教育评价则具有两种属性,即客观性和主观性
第三, 测量的任务是对事物的量的认识 ,而评价作为一种认识活动, 是人的意识对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它反映的是活动的过程和终点,又是新的实践活动
的起点。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一. 教育测量的产生
1904 年以前(教育测量的萌芽期)
中国的科举制(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
606 年)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
科举制的特征:逐级考核、制度完备、考场严格、命题规范
科举制的考核方法:口试、贴经、墨义、策间、诗赋
产生在中国、发展在西方
美国贺拉斯曼 1845 年将“笔试”引入美国
英国费舍在 1864 年《作业量表集》
美国赖斯在 1897 年的《拼字实验》
1904— 1915 年教育测量的开拓期 :
美国桑代克的巨著《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问世。标志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教育测量理论的诞生。
桑代克在这本巨著中提出: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存在,总存在于数量之中麦克尔提出:任何东西,存在于数量中的,都可以被测量
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凡存在的东西必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这两句话,看成是构成一切测验和量化评价的公理。
1909 年,桑代克根据“等距原理”发明了编制量表的单位,编制了标准化的测验量表。
1915---1930 年教育测量的兴盛期:
在桑代克的影响下,教育测量的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
测验品种有算术测验、书法测验、学科测验、智力测验、个性测验、兴趣测验等,在数量上已有 3000 多种
标准化测验的问世
1930---1940 年教育测量的批判期:
对教育测量批判的原因:
教育测量虽然能使教育成就定量化、客观化、标准化;但毕竟不能测量出人的学力和人格的全部内容。
第一次大战以后,人们的教育观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在将教育看成是单纯的传
授知识, 而是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 而人的全面的重要因素如: 社会道德、人的情绪态度、动机 兴趣、鉴赏力等是不能光靠测量的。
教育测量存在的弊端:
为测量而测量,盲目追求量化,忽视教育服务对象的整体目标与价值。
教育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