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半生缘,一世情
周学芳
【摘要】作为陆游爱情诗歌的代表作,陆游的?沈园?〔二首〕在其一生的诗文创作中具有相当独特的地位。在诗人委婉消沉的文学诉说中,缓缓倾泻出他在爱情道路上的辛酸苦楚,至情至性,动人心魄。本文旨在从意象的视角切入,期望经由对诗歌意象的审视,阐释诗歌意象意蕴,进一步把握诗人丰富的心灵境界,探寻诗人精神家园,丰富沈园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意象;心境;沈园
沈园
?沈园?〔二首〕是南宋诗人陆游75岁时所作。与其保存下来的大量高亢、激昂的爱日阳刚之气,语调委婉消沉,发自肺腑,使人落入难以自禁的悲伤,具有动人心魄的悲情美。
于陆游而言,沈园是他与唐婉曾经相遇相恋相依的地方,这里记录了他一生中最为快乐神往的日子,寄托了他心灵深处最为珍贵动人的情感,凝结了他平生最为钟情难忘的人生岁月。正因为如此,?沈园?〔二首〕中,人生暮年的陆游满怀深情,运用独特的意象和优美文字反复咏叹记忆中那魂牵梦绕他整整一生的“沈园〞。
意象如同诗歌中的艺术符号,是诗人当时的心境与外界物象的巧妙连接与内在契合,引发诗人借助于外物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通过对外界事物的形象进行艺术加工,运用优美的文字使其流于笔端,展示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1〕心境赋予意象灵魂,诗人的主观感情主宰着意象的取舍和呈现。自然景物原本没有思想感情,但当诗人用审美的认识和感受去观察这些客观事物,这些事物便被赋予主观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赋予景物生动的形象,才能勾勒诗歌丰富而深厚的韵味。
“柳〞本是毫无生命力的事物。四十四年前,三十一岁的陆游和妻子唐婉在沈园相见,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那时的陆游,心中满是欢喜和满足,眼前也是绿水垂柳,春意盎然,满园是肆意欢快飞扬的柳絮。可如今,柳树依旧,佳人已逝,诗人满腹懊悔追念,却无处倾诉,此时沈园柳与诗人“梦消香断四十年〞的心境邂逅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泫然之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景因情而生,让人陷入难以言状的浓浓悲凉的气氛中。沈园的柳也似乎通晓人性,随着诗人一起在漫漫四十年的岁月长河中渐渐衰老,失去了往昔的鲜活和生机,枝枯叶落,绵绵的漫天柳絮也悄然无踪,变得苍老、孤独、沉默,像诗人一样落寞惆怅。
小河悠悠,汩汩流淌。桥下的“春波〞依旧,碧绿如故,美丽依然,可是曾经在桥上临流照影的玉人却早已作古,无法再见。佳人已去,岁月流逝,物是人非,此时的小桥、流水与诗人深深的哀伤孤寂相勾连,一切显得那样哀怨、凄凉和暗淡,景中有情,情景妙合无痕,使诗人发出一声“伤心〞的哀叹。
“画角〞本意指绘有花纹彩饰的号角,军中常用以报晨昏。远处的画角阵阵,与诗人消沉的心情相互应和,在耳里听来满是哀伤,作者独特的感受与角声融为一体,以一“哀〞字写出了角声的情感特征,赋予角声了哀怨、凄凉的情感基调。
2〕诗人的主观感情虽然是决定意象的关键,但有形可感的意象元素也能触发诗人的感情,“神与物游〞,心物相互交流,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影響诗人的创作。
“春〞点明节气,展露了四季轮回,周而复始的客观规律。又是熟悉的春天,依然是记忆中的那个沈园,可是里面的一切都变了,岁月无情流转,佳人已杳如黄鹤,物是人非,让人惊叹人生的短暂易逝。“斜阳〞脉脉,踽踽行走在故园的诗人,也已经75岁,走入人生的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