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阅读笔记:习惯成自然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习惯制胜》一书,感触很深,习惯成自然读后
感。
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自然而然的东西,是一种潜在的意识,不假思索、不用去想、一见其情就会自然出现的东西。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这些都是在生活、学习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是一种社会和个人的传承。
学就是学习,生就是生活、生存。学生就是要在学习和生活中积累自己的知识、经验以提高自己的学习、生活、生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活学活用,触类旁通,循序渐进;也惟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人生中锲而不舍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书中说:“在学生时期要做好 3 件事:第一,培养好习惯;第二,防止养成坏习惯;第三,克服已有的坏习惯。”
我已经读四年级了,该养成如饥似渴、以学为乐的学习习惯;一定要管住自己,千方百计把想干的纳入该干的范围,集中精力,定时定量完成学习目标;学会多思考、多观察、多质疑、多联系的思维方式;通过高频反复、反复、再反复,提高学的习惯。防止拖拉、贪玩、胡乱涂鸦而导致的精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克服依赖自己的聪明不认真听课、把责任推给别人、不讲卫生、不文明的坏习惯。
这一切都于根据自己实际存在的缺点,认真仔细地对待生活、
生存中存在的任何一点坏习惯;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任何一丝一毫的
忽视都会不自觉地把已经改正的坏习惯变为一无所有,而前功尽弃!只有一丝不苟才能做到这一切。
习惯影响终生,我相信自己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生存的好习惯,掌握自己的生命之舵,渡过人生的急流、险滩和暗礁,领略人生的无限风光。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
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叶圣陶专门写过《习惯
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写于 20 世
纪 40 年代,但至今读来倍感亲切,文中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对当今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仍不乏启示意义。
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 读后感《习惯成自然读后感》。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他以常见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 “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这样,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习惯成自然”就是能力什么是“成自然”呢?叶圣陶先生认为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他举例说,“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
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 ' 成自然 ' 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 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免勉强强地做一做, 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 。他进而指出,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 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忆力不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