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他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
第一页,共51页。
作品:
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时所写,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骆驼祥子》 (1936年,专业从事写作)、《四世同堂》 (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
中篇小说: 《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 《小铃儿》《月牙儿》
话 剧:
《残雾》《张自忠》《归去来兮》等九部。(1939年至1943年间,独立完成或与人合著的剧本)《龙须沟》《方珍珠》《茶馆》 (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
第二页,共51页。
有关戏剧的知识
1、 特点: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演出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的演出中表现出来。
(2)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这中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征
第三页,共51页。
剧本的情节结构可分为: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
描写情节的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步步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并表现出急剧转化的局面
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突的解决。
与序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启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第四页,共51页。
2、剧本刻画人物推进剧情和表达思想的手段有:
(1)舞台说明:
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
包括独白、旁白、对白。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
第五页,共51页。
(3)结构形式:
分幕分场。幕是大单位,场是小单位
3、戏剧分类:
(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
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
多幕剧、独幕剧
(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
历史剧、现代剧
第六页,共51页。
(4)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
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5)地域色彩不同:
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浙江)等
(6)演出不同:
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
第七页,共51页。
茶馆简介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通过在茶馆里活动的70多个各色各样的人物,依次反映了三个时代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
全剧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清末(大清国完了)
第二幕:民国初年(军阀统治完了)
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也将完了)
第八页,共51页。
《茶馆》剧情介绍
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那一年
政治黑暗,国弱民贫,洋人势力越来越大,洋货源源而来,农村破产,卖儿卖女。有些知识分子想变法改良,有些想办实业,富国裕民。可统治阶级中的顽固派不肯改良,把维新派头脑杀了几个……顽固派得势后,连太监也想娶老婆,乡下依然卖儿卖女,特务更厉害,随便抓人问罪……
第九页,共51页。
《茶馆》剧情介绍
第二幕的事件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此时与第一幕相隔十多年。经过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开张,王利发和妻子抱怨生意艰难,时局混乱,茶馆前景暗淡。这时巡警来向王利发讨要公粮,王利发交不出,只好贿赂巡警免交。一群大兵来到茶馆闹事,王利发又送钱打发了他们。以卖菜为生的常四爷说起自己十多年前只因说了句“大清国要完”这句话,就被抓去坐了一年多的牢。特务宋恩子/吴祥子要检查茶馆后面公寓里住的学生,王利发阻止他们,无奈答应每月给他们送钱。十多年前经刘麻子卖给庞太监做老婆的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