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4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tswng35 2021/12/21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优选
第一章
1、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进展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他对有关命题的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其中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实证分析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2、规分析:规分析是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他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它答复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
第二章
3、市场机制:在一个自由市场里,价格会不断变化直到市场出清为止的趋势——即直到供应量与需求量相等为止。
4、弹性:弹性度量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敏感性。具体来讲,就是一个变量发生1%的变化将会引起另一个变量相应的百分比变化。
5、供应:供应是指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厂商以一定的商品价格信号为指导,决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投入多少要素生产多少的商品。
6、需求:需指人们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人们以商品价格为信号来指导自己的购置行为,决定购置某种商品的数量。
7、市场出清:供应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意味着市场出清。市场出清是指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相等,不存在商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的过剩现象,也不存在商品需求量大于供应量的短缺现象。
第三章
8、偏好:偏好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偏爱和喜好程度。偏好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生活中人们的偏好总存在差异,并且一个人的偏好也是可以改变的。偏好的改变也直接导致了行为的改变。
9、效用:效用是一个人从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效用是反映个人偏好的一种数字指标。
10、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某种商品或劳务一单位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量,也就是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11、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一样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一簇曲线,或者说,他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2、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指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没得到额外一单位商品甲之后而必须放弃的商品乙的数量。
1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那么额外数量的消费带来的效用增加越来越少。
14、显示偏好:如果A组合价格高于或等于B组合,而消费者却选择A组合而不选B组合,很明显的,A组合偏好必然优于B组合,亦即由选择的组合可显示消费者的真正偏好。
15、拉式指数:拉式指数表示以当期价格购置一个基期选定的商品组合的本钱相对于以基期价格购置同一组合的本钱的比值。
16、帕式指数:帕氏指数是计算以现期价格购置当期选定的一个商品组合的本钱除以用基期价格购置同一组合的本钱的比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