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辨析严复泰特勒的翻译理论.doc

格式:doc   大小:8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辨析严复泰特勒的翻译理论.doc

上传人:蓝天 2021/12/22 文件大小: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辨析严复泰特勒的翻译理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辨析严复“信达雅”说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
一、严复的“信达雅”和泰特勒的三原则
(-)严复的“信达雅”
众所周知,“信、达、雅”是1898年严复在其译作《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的“译 事三难”。“信”由“修辞立诚”中的“诚”演化而来,它含义广泛,既包括对原文思想内 容的信,也包括对原作风格神韵的信。“达”则指“辞达而已”中的“达”,即“达旨”, 其前提是汉语表现要通顺。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 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矣。”这显然是在说“达”比“信”更重要,严复是不是由此就不 要“信” 了呢?非也,请往下看:"……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即“达” 的目的还是"信”。严复的“雅”则是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目的是“为达易”,“实则 刻意求显”,是为“达”服务并最终服务于“信”的,是追求“达”的手段,而不是并列于 “信”和"达”的第三个标准。因为严复预设的读者是士大夫和只是分子阶层,故而他要 “求其尔雅”以迎合其读者的口味,或如王佐良先生所言,此为其“招徐术”。他认为用“近 世利俗”的文字来翻译"则求达难”。他是在用自己认为最恰当的表现手段来达到其求 "信”,求“达”的目的。由此可见,自“信”至“达”至“雅”都是在追求“达旨”艮P “意 义不倍于本文”。“为达,即所以产信也”,求雅,"实则刻意求显”,亦即为达。求“雅” 为“达”,求“达”为“信”,最后的落脚点在“信”上,既一元论,同时又我中有你,你 中有我,既互为条件,又各自为独立的副标准。此可谓“信、达、雅”之真谛所在。
(二)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
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具体内容是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而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 泰特勒非常注重对原文的忠实。
泰特勒提出的三原则为:"(1)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2) 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3) 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 n u (1)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 思想;(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 (谭载喜,2006: 129)泰特勒指出,这三项原则是好的翻译所必备的条件,它们次序的排 列是恰当的、自然的,是按重要顺序排列的,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牺牲某-个原则就要 注意到它们的次第和比较上的重要性,决不能颠倒主次,以牺牲思想内容的忠实来求得译文 的优美和流畅。
三、两种理论的对比
(一) 具体内容的差异
严复翻译标准的最大特点之一便是语义含混,对"信、达、雅”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 如果严复的"信”包含了行文风格在内,那么一个"信”字就足以统摄泰氏的三原则, "达”和“雅”就没有了比照的对象。其次,“达”普遍理解为畅达,通顺。按严复本意, 由于中英文之间句法差异太大,翻译过程中必须相应采取一些灵活变通手段,用通顺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