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doc

格式:doc   大小:9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doc

上传人:蓝天 2021/12/22 文件大小:9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1首 木兰诗(《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运用起兴手法,以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
O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卷卷有爷名”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出征催促之急;“从 此替爷征”可见木兰对父亲的孝心和对国家的忠心。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鞘,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在叙事中写出木兰忙忙碌碌准备戎装的情景,真实地刻画 出木兰的心情。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借用木兰的心理状态,勾画了征途上的景物。
修辞:以反复的句式、夸张的修辞表现了木兰行军的神 速、军情的紧迫,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气氛。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征途之遥,表现出木兰身跨战马飞 驰,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身姿。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两句运用对偶,写军营的艰苦生活。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最后两句运用对偶和互文,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 悲壮。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前两句运用顶真手法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 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还朝辞官,表现了木兰不慕富贵及对家园生活的热爱。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 羊。
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 郎。
以木兰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她归家后的喜悦;恢复女 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时的喜剧场面。
“火伴皆惊忙”表现出同伍士兵的惊诧和赞叹,从侧面衬 托了木兰从军时的谨慎和机敏。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用比喻作结,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 奥秘加以巧妙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无穷。
【主旨情感:这首北朝乐府民歌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歌颂了劳动人民崇高的精神品质。】
第2首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内容理解、情感:前句感怀历史;后句对将来提出希望,由古及 今,表达了诗人不被赏识,无人理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 闷。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炼字、表现手法:“念”字表现了诗人纵横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 精神境界;“独”字承上启下,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 凉之感。
?由此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请分析“念”和“独”的表达效果。(3分)
第3首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修辞:以设问统领下文。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山势高大,参天耸立的形 象。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内容理解: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上句虚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的高大。
修辞、炼字:1. “钟”字运用拟人,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