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社保缴费被降低提高收入能否从减社保开始??? 企业利益( 保就业) 和职工利益( 增收入) 之间存在“跷跷板”效应,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而达到这个平衡点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负, 尤其是降低过高的社保缴费比例。??? 今年 8 月,在上海工作的小董原本十分高兴,因为公司将她的薪水从之前的 2500 元加到了 3500 元,然而拿到工资条的时候,小董却愣了一下, 因为虽然“税前工资”一栏写着“ 3500 元”, 但后面各项社保金的扣费却和往常一样, 还是以 2500 元为基数进行扣除。小董一问财务才知道, 原来这是公司“惯例”, 社保缴费基数不会随着工资增长而同步增长, 只是停留在“比。财务还给小董做了“思想工作”:“其实社保多缴点缴交点差不了多少。但是少了这 1000 元基数, 公司总共节省了 620 元开支,可以更多地把钱加到你的到手工资上,反过来说,少了这 1000 元基数,你这边能拿到手的工资也增加了 180 元。”小董一听觉得在理,也就没说什么了。??? 我国民众社保税负明显过高??? 其实小董所遭遇的情况在国内民营企业中十分常见。企业不愿提高员工社保缴费基数, 而员工对此也没太大意见, 关键原因在于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觉得眼下的社保缴费比例太高了。??? 在通胀肆虐以及贫富差距日渐拉大的当下,社保缴费比例过高几乎已经成了全社会的共识。近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白重恩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收入分配,‘跷跷板’如何平衡? 》一文中再次呼吁国家降低企业和职工的社保资金缴纳比例。??? 白重恩指出, 中国五项社会保险法定缴费之和(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 相当于税前工资水平的 40% , 有的地区甚至达到 50% ,而如果再加上公积金缴费,则总额可能超过 60% ,如上海的五险一金总缴费比例相当于工资的 62%. ??? 我们以一个在上海工作的税前工资和社保缴费基数均为 400 0 元的工人为例, 这边厢, 公司为其支付的实际工资总额高达 5760 元, 那边厢, 他到手的工资却只有 3177 元。中间“流失”掉的 2583 元中, 仅有 103 元是个税,其他 2480 元均为社保缴费。显然,对于中低收入民众来说, 社保费对其收入增长的抑制作用远远超过了个税。如果想要切实降低中低收入民众的税负, 缩小贫富差距, 降低社保缴费比例的实际效果远远高于提高个税起征点。??? 事实上,在西方国家,社保费用一直是以税收(社保税)的名义进行征收的。这是由于给每一个公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是政府的责任,而政府向民众筹集资金用于社会保障本身也具有强制性,带有明显的税收特点,这也是我国目前有不少人呼吁推进社保“费改税”改革的原因所在。而白重恩教授的研究还指出,按照世界银行 2009 年最新测算的实际承受税率,中国的社会保险缴费在 181 个均水平的 2倍, 是北欧五国的 3倍,是 G7 国家的 倍, 是东亚邻国和邻近地区( 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的 倍。可虽然我国社保缴费比例数倍于上述发达国家和地区, 但老百姓实际享受到的社会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围却相差甚远。“高缴费, 低保障”成了老百姓对当前社保体制最大的不满所在。???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