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高三语文复习作文3.doc

格式:doc   大小:11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三语文复习作文3.doc

上传人:小雄 2021/12/22 文件大小:11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三语文复习作文3.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三语文复****议论文材料的引述
—、如何处理材料作文中的材料
难点一:要不要引用材料,怎样引述
新材料作文不强调一定要引用材料,未引用材料也不会扣分。但从阅卷老师的普遍心理和写作的一般规 律来看(从材料到观点需要铺垫),最好引用材料,特别那些难以从材料直接看出来的比较新异的观点。引述材 料的常用方法:;2,反面假设转述法;;。
女口: 一只乌鸦为学****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但结果却扑到山羊背上,被毛缠住,最终落到了牧羊人的 手里。故事的结尾似乎告诉我们,这叫作自不量力,但我却认为,没有突破性的尝试和努力,哪有意外的 收获和成功?
这里就是正面引述材料,引出观点。
难点二:是选择整体角度立意,还是选择一个角度(侧面)立意
如果指导学生审题立意时紧扣住材料内容的主要方面,回避从一个角度或侧面立意,从而达到“符合 题意”这一写作中最基本的要求。这种指导与训练恰恰违背了“新材料作文”的初衷。
例1: 2006年全国1卷“乌鸦学老鹰捕羊”那则材料,整体角度立意:
“既要有勇气又要有能力,二者不可偏废”等;
对于同一个对象、同一种行动,不同的人可能用迥然有别的眼光来审视。
显然,单从儿子或父亲的角度来立意比较容易,也易于展开论述。
如:一只乌鸦为学****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但结果却扑到山羊背上,被毛缠住,最终落到了牧羊人的 手里。故事的结尾似乎告诉我们,这叫作自不量力,但我却认为,没有突破性的尝试和努力,哪有意外的 收获和成功?(2006年全国1卷“乌鸦学老鹰捕羊”,满分作文《我已经飞过》开头段)
分析:很显然,上文是从儿子的角度来立意的。这样表述,既体现了对材料的全面理解(材料中毕竟包含 了儿子和父亲两人的观点),又很好的用“但是”一词转入自己所选择的“一个角度(侧面)”,即儿子的角度。从写 作思维上也体现了论述的辩证性。可谓“一举三得”。
难点三:如何理解材料中的提示语的作用
新材料作文,有的在材料部分加了一些提示语(如下面两则作文)。加提示语的目的,旨在通过提示为考 生降低审题难度。它提示你,但并不完全限制你。因此作文时,你也可以顺着提示语引伸,立出另外的意(论点), 而不仅仅限制在提示语所提供的立意范围内。
例1:(06北京高考题)“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 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 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 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说明:提示语对两句诗进行了五个角度的提示。立意时可以不受这五句话的限制,只要紧紧扣住这两句诗 就可以了(注意中间的省略号和要求语)。如:两句诗可以指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但如果你没有更好 的立意或担心走题,为保险起见,最好从提示语的五个立意中任选一个。
议论文写作,论据使用不当,容易出现罗列事实材料、以摆代论、缺乏分析说理等问题,使说理肤浅, 甚至没有说理。用好论据,须注意两个方面:会述例,会析例。
二、如何处理论据中的材料
一、会述例
1-述例首先贵在指向明确
表述材料,根本目的是为了突出中心,突出“话题